近期由于业务关系接触了一些县医院(均为二甲级医院),这些医院均正在或计划更新CT,直观感觉,从局部市场看,现在是县级医院更新CT的高峰期。我们了解到,这些医院百分之百地将新CT定位在64排64层甚至128层CT,最差也是带心脏功能的所谓的大16层CT。这无疑只能选择进口品牌产品,因为国产品牌还没有64层CT,而国产16层CT还没见到有心脏功能。也就是说,这次县医院(二甲级医院)更新换代CT,国产品牌没有参与的机会。我想,这不会是某个局部市场的个别现象,这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
如果没记错的话,几年前,国产CT约有6成左右进入到了二级医院,约有3成左右进入到了二甲医院,但遗憾的是,据悉,今天国产CT进入二级医院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进入二甲级医院的比例更是低得不能再低,相反,进入民营医院的比例却在大幅度地攀升,即,国产品牌CT已经逐步地从以二级医院为主的市场被向下挤压到以二级以下医院为主的市场,甚至是民营医院的市场。CT 如此,磁共振也不例外。前些天看到鑫高益的磁共振和DR装到了一家年收入仅几百万的民营医院,我想,这对鑫高益而言,应该不会是个案。进口品牌的1.5T超导磁共振肯定是进入到三级医院的,但国产品牌安科的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却装在了江苏沭阳中医院,一家二甲级医院。据说,奥泰的1.5T超导磁共振也有相当一部分装在了二级甚至民营医院。换言之,国产1.5T超导磁共振还不能与进口品牌竞争而进入本该进入的三级医院,只能被挤压到二级医院甚至民营医院。其他产品,如平板DR和大C实际上面临着与CT、MRI同样的问题。大C的情况更为严重,本来几年前大C还有东软、恒瑞美联、万东等几个国产品牌存在,但由于被进口品牌挤压,目前只剩下万东还在支撑了。总之,无论是国产CT,还是国产磁共振、国产DR和国产大C,它们的市场正逐步地被向下挤压,向中低端市场挤压。国产品牌本应积蓄力量向中高端市场突破,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国产品牌大型医疗设备不仅被向中低端市场挤压,而且,由于进口品牌近些年也开始大举进入中低端市场,在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等方面与进口品牌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国产品牌被逼无奈,不得不更多地采用分期付款、买方信贷、融资租赁、投资合作等所谓的“灵活”的销售方式去争夺市场,甚至这些方式被大量地应用到了民营医院,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获得了订单,却加大了企业的风险——现金流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风险、利润的风险,国产品牌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可见,国产品牌不仅生存空间因被大大地被向中低端市场压缩而缩小,而且在中低端市场也面临进口品牌的巨大挑战,生存环境也日益严重地恶化了,国产品牌大型医疗设备的路越走越窄。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1、 新医改,国家加大了对县医院(绝大多数为二甲医院)的资金投入,医保、新农合也使得县医院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使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县医院的年收入也都超过了5000万元,经济较好地区的县医院的年收入已经达到或者超过1亿元。收入高了,对品牌的要求自然就高了,收入高了,也能买得起进口品牌的产品了,因此国产品牌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他们的选择对象了。
2、 由于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身的投入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造成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经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新产品推出速度远远落后于进口品牌,势必不能满足在进口品牌教育、引导下快速提升的客户需求,自然会逐渐地被市场所遗忘。
3、 国产品牌产品在性能、功能及可靠性等方面与进口品牌相比确实还有一定的或较大的差距,医院宁肯多花更多的钱购买进口品牌产品,他们认为,买进口品牌产品,就是买高性能、买丰富的临床功能,就是买放心。
那么,国产品牌怎样才能改变渐趋恶劣的生存环境,进而向中高端市场突围呢?我觉得可能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需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尽快缩短与进口品牌在技术、性能、功能、产品品种等方面的差距,尽最大可能满足日益提高了的客户需求。
2、 光靠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自身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大型医疗设备的发展。试想,如果中国的医院仍然这样过渡地依赖进口品牌的医疗设备,国家不仅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而且在技术上要永远受制于人,更可怕的是,将来的某一天,由于国产品牌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国产品牌将消亡(大C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中国将不再有大型医疗设备这个产业。因此,国家应该给予国产品牌大型医疗设备企业的研发以较大的资金支持。
3、 国家除了在研发上给予资金的支持外,国家还应在市场上给予国产品牌以支持。例如,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强制某些较低级别的医院,必须购买国产品牌产品,另一方面,鼓励较高级别的医院购买国产品牌产品。
4、 国家在税收上支持国产品牌,对于国产品牌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给予减税或免税,这样做不仅直接支持了企业,而且还会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大型医疗设备产业,这自然会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5、 国家应严格执行医疗设备阶梯配置政策,医院只能按级别购买相应的大型医疗设备,坚决制止超档次购买,如县医院,只能购买16层CT等。
现实很残酷,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为了中国大型医疗设备产业的
健康发展,国家和国产品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积极应对当前正在恶化的生存环境。
希望有朝一日中国品牌的大型医疗设备不仅能够进入中国的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而且能够挺进国际的中高端市场,为中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