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黄静芝
嘉 宾:葛 路(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
记者黄赞铭(广州医药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总监)
记者张凌辉(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副秘书长)
记者王志宏(深圳海王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记者近年来,为了适应医院内部管理的发展需求,不少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已经从传统商业购销模式向现代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蜕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和技术向医院的药库、药房不断延伸,并形成了医药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医院物流。
记者在优化药品物流与信息流管理的全程管控中,301医院逐渐建立起方便门诊病人与住院病人的全方位一体化药房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药品下达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但另一方面,物资保障部人员却为医院物流系统与外部供应系统的对接而发愁。
记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报发起了一场微论坛,嘉宾们发表了其精辟观点。
记者:对于已经完成药房自动化设备调配的医院,外部物流与医院物流网络在对接上面临什么问题?两者如何实现顺畅对接?
记者葛路:目前,药品方面还没有统一编码,内耗较大,不管是与上游供应商沟通采购品种还是与医院沟通采购计划,都是一个消耗人力、物力的过程,尤其在医院药品集中招标的时候更为明显,由此涉及的成本增加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黄赞铭:首先,流通企业与医院之间的数据交换、药品编码、物流条码标准是实现系统对接的一大前提条件;其次,医院物流系统与外部供应链系统的对接涉及医院和众多流通企业,数据安全各方都会非常关注,需要在接口设计时考虑各方数据的私密性。
记者此外,医院应主导并全程参与系统的对接工作。虽然目前大型的流通企业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能给医院提供技术与硬件支持,但鉴于医药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医院主导系统对接工作,将很难建立一套符合各方需要的接口标准。
记者张凌辉:在对接前,医院可自行选择是否放弃自身仓储管理系统。一般而言,更推荐使用由医药公司免费提供的WMS(仓储管理系统)。医药公司把医院药库纳入自己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其实质是让具体的医院药房变成其系统中的一个库房,更有利于供应链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记者王志宏:海王在推的院内物流SPD(医院物流管理技术)系统,是本着物品规范化、物流效率化、业务均衡化的原则,将原来由物品管理部门负责的进货管理、在库管理、运送管理和消费管理等事务进行统筹规划,在信息一元化支持下,减轻管理部门的业务负担,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我认为,无论是基于HIS(医院信息系统)还是SPD系统的对接,都不构成技术上的难题,关键在于医院的开放心态和医院对供应商的管理模式。例如:一家医院与多家商业配送企业合作,该系统需要和每家商业企业对接,复杂且效率低下。如果医院将配送企业优化到1~3家,系统的对接和信息的及时、准确性都将得到极大提高。
记者记者:医院使用的系统不一样,企业间又缺乏平台的统一建设标准,日后多方数据交换可能导致“平台爆炸”,流通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供应链管理平台不相兼容的难题?
记者张凌辉:其中一个解决办法是,医药公司以自己的WMS为核心,将拟对接的医院的库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换,这个方式最佳,但医院未必能接受。
记者目前,南京小范围在推行由软件企业搭建的医院库房公共管理系统平台。医院向该企业缴纳系统租赁服务费,由该平台系统向不同的医院提供医院药房仓储管理。医药企业仅需要和该平台系统实现对接,这样就可以变“多对一”的数据交互方式为“一对一”的交互方式。
记者黄赞铭:关键在于给定一个接口的标准,政府或医院都可以成为这个标准的制订者。我认为,目前来看,由医院主导、各流通企业共同协商制定平台接口标准是较为可行的做法,也符合各方利益。
记者葛路:我个人觉得,医院的物流信息系统未来可能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人群具有流动性特点,诸如社保、病历、药品使用等个人信息都可随之流动。要让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真正联动,需要打破目前院内的封闭式信息管理,这不是单靠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就能解决的。
记者从技术层面上看,HL7(Health Level Severn,健康信息交换第七层协议)标准值得借鉴,这类标准能协助不同信息系统间的相互衔接,但目前在我国推行尚有难度。因此,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单方面不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王志宏:关于供应链系统互补兼容的问题,我们寄希望于国家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药品的统一编码,并在药品流转的全过程统一执行,包括医院终端和药店终端。
记者在尚未统一的这个过渡期,我们建议,在医院建设与HIS系统对接的SPD系统时,将各医院的药品数据信息进行统一转换,首先解决在一个区域各医院系统不同、编码不同的问题,便于与商业公司的直接对接。
记者记者:为了进一步优化物流架构,将存储单元下设到病区,流通企业在流程再造上可以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记者黄赞铭:在存储单元下设到病区的同时,药品的出入库将更为频繁多样,如何保证“账实相符”是流程再造的一个难点。我们提供的方案是在药库管理的入库、出库、盘点环节记录实物流通产生的相应账目,配药环节采用PDA扫描药品外包装条码后,可与HIS药品收费处方自动比对,从而提高发药效率和准确性。
记者葛路:以“天坛模式”为例,北医将传统的医院药库布局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合理调整。在提取天坛医院药库1年来药品流转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计算,制定出药库货位布局方案。经改造后的天坛医院新药库使用面积比原库房面积节省40%,而储存率提高了20%。
记者我们提供的整套物流解决方案主要围绕一个核心——按需实时供应合格的、有质量保证的药品,让医院更专注于对患者的诊疗,最终达到“把时间还给药师和护士,把药师和护士还给患者”的目的。
记者王志宏:为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流程,海王将专业化服务从原来的一级药库延展到各病区护理单元,在按照GSP进行药品进销存管理的基础上,我们会为医院建立SPD系统,同时提供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品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药品流转管理,以提供高效、准确、人性化的管理服务。
记者记者:越来越多的医院希望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从国外经验来看,智能化药库无疑是寻求最低医疗成本的一种高效管理手段。当然,前提是认识到医院物流的根本还在于规模经济,只有各方达成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才能给行业一个健康发展的稳固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