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十个路径

发布日期:2012-01-09  |  浏览次数:5030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究竟转什么、升什么?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上述这十项转型升级内容只不过是事物的表象,表象背后是本质(参见《曾水良:中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之痛》)。事实上,民企转型升级本质上改的是一种文化,是革除掉过去那种以传统农业社会文化、市侩意识为取向的模式,代之以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先进文化模式。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在企业中注入一种现代理性精神,是以程序化、规则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去取代民企与生俱来的家族化、个人化、神秘莫测化、感性化和原始化。转型升级后的企业中, 个人背景和出身不再是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唯一起决定作用的是正式的职务和标准的工作程序,“人”和“老板”的作用已经退居其次,在企业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科学的组织架构、被严格执行的工作职责和正常的现代化组织管理运筹。

要掌握这些办法并不困难,企业界人士对改造民营企业的这些办法心知肚明,可以说再无需向任何人讨教。但是,当今民营企业真正困难的是把这些具体措施全部落实到位,顶着巨大的压力、阻力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之痛苦,坚持、坚定的把这些举措持之以恒下去!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具备:

一、   转型升级的信心与信念:

转型升级最需要的不是指明方向和提出方案,而是执行时的勇气、毅力、耐性、决心和超强的忍耐力。因为转型升级方案谁都能提得出来,而顶住巨大的反对力量,把一切转型升级措施执行到位,则远非常人能做到。

转型升级最怕的就是一种惰性,是一种对已成俗套的既成弊端的长期默认,即便明白转型升级道理,也懒得去抬腿动手。

二、   转型升级的激情与冲创精神

转型升级需要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冲动,需要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冲创精神,需要一种尼采所说的“戴欧尼索士”精神,需要尼采笔下的人物“查拉图斯特拉”的那种积健为雄、奋进超越、拓展狂澜的英雄气概。

转型升级需要一种生命创造力和战斗精神,需要振奋之情,需要狮虎式的勇猛霸气,需要血性男儿的阳刚烈气,更需要一种永远激进的生命冲动。转型升级者要有一种“强者意识”,并在战胜反对势力的斗争中上升为强中之强手,形成一种手握百万胸兵的势态。如果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瞻前顾后,则转型升级永无成功之日。

三、   转型升级的理性与豪情

转型升级需要理性,也需要豪情冲动。两者之间,更需要的是豪情冲动。

拿破仑说:“一个错误的决策也比根本不决策好。”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一个出现失误的转型升级也比根本不转型升级强。”

转型升级固然需要理性,但却害怕过分的理性。如果一个人需要把所有问题百分之百考虑成熟之后再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就永远不可能成功。

四、转型升级的发明与试错

转型升级天生就和错误联系在一起。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转型升级永远在错误中前进,在错误中逐渐矫正。对转型升级的苛求实际上只会危害企业本身的利益。

转型升级者考虑到50%的问题时就应该动手了,其他问题可以在战斗过程中再去解决。只有这样,转型升级才可能成功。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做强、做大、做久,就必然面临企业转型升级;这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所有中国民营企业都必须经历的道路,无一能够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