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的药店六大应对招数

发布日期:2012-01-09  |  浏览次数:72458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这几年,医改谈论最多的是基本药物目录,而受伤最大的则是药品流通领域。特别是2011年7月1日,上海逐步取消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卡政策,内外夹击对药品流通领域影响更大。

首先,基本药物目录价格不具优势。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使用的药品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药店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价格没有竞争力,造成消费人群的分流;

其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消挂号费。这给了老百姓极大的减负,方便老百姓就医看病,但同样分流了药店慢性病、老年病、常见病消费人群;

第三,2011年7月1日,外来人员统一参加上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使用社会保障卡(医疗保险专用)作为就医凭证,这无形中给非医保定点药店造成重大冲击,因为很多非医保药店的顾客群就是外来人员;

最后,上海基本药物目录增加了符合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用药习惯的381种基本药物,在全国各地方基本药物目录中种类居首,主要涵盖抗微生物、解热镇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激素及影响内分泌、维生素矿物质、血液系统等24类药品。特别是2011年6月份基药中标工作中,一批合资药品种(如络活喜、百服宁、拜糖平、立普妥、达喜等)中标,这些品种在药店的销售逐渐失去先前优势,给药店带来一定影响。

基本药物目录对药店的冲击显而易见,但药店人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要逐步通过调整营业时间、服务质量、品种结构、营销活动、药学服务,以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作等方面来稳定忠实顾客群,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招数一:调整营业时间。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八晚五的工作特点,药店系统可以通过延长营业时间来应对,比如夏天早七点(冬天可以早七点半)就开门营业,晚上可以延长到十点关门。毕竟许多人即便有医保卡,但他讲究的是便利性,他不会为了省几元钱而请半天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开药,有的时候应急的药就到药店来买了。当然,如果你药店周边的商圈人群特点是夜生活频繁,那你的药店可以24小时营业(这个营业是开门正常营业,类似便利店那样通宵),这样你就适应了商圈,顾客自然不会少。 

招数二:调整品种结构。通过调整,锁定药店系统的中高档消费的顾客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可以销售688种基本药物,但一般他们常用的品种是200多个,最多也就配300个品种,因为药品销售占比高了的话,医保中心会控制他们的拨款比例。而药店系统不受产品的限制,可以经营上千个品规,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销售的保健品、医疗器械、药妆品、非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参茸虫草等,药店可以对这些品类进行强化、细化和优化,通过陈列、专业导购、促销等来拉动销售。

招数三:提高服务质量。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没有生存压力,他们的服务质量就会有折扣了。药店系统要强化服务意识,给顾客温馨周到的服务,这样顾客就会有所对比,慢慢地,也会吸引顾客盈门,毕竟现在大家都喜欢体贴入微的服务。

招数四:强化药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个医生一天要接待上百位患者,折算到每一位患者的就诊时间也就几分钟,更多的时间医生成了患者开药的机器。而药店不同,执业药师如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扎实的话,可以当半个全科医生,若对每一位顾客仔细询问、体贴关怀、给顾客专业的用药建议和自我药疗,一定会让顾客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样也可以争取到一定的顾客。当然,也可以把药学服务送到社区和顾客的家中,比如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用药咨询、真假药品鉴别、回收过期药、清理家庭小药箱,建立家庭电子药历,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

 招数五:开展多样性的营销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为性质原因不方便开展什么营销活动,而药店则不同,可以开展买赠、换购、会员积分、特价、路演、用药咨询、健康讲座、义卖、限时特卖等来吸引顾客,毕竟这些也是争取顾客的有效手段。

招数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三级医院开展合作。社区卫生中心或二三级医院的中药房一般都不愿经营,而患者有中医中药方面的需求,该怎么满足呢,药店可主动与这些医疗机构联系,成为他们的中药房和外包房,这样药店吸引了顾客,销售也得到提升,医疗机构也省去中药饮片保养、人员费用等众多开支。2007年,上海医药嘉定大药房第一家医院自费药房——嘉中药房开业。在以后的三年中,每年发展一家,分别在区中医医院、区安亭医院、区妇婴保健院开设了三家自费药房,为公司实现销售的快速增长做出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