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连锁药店多元化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喜在于仍有连锁药店陆续将重心转向多元化发展,其中不乏许多百强连锁,如湖南老百姓在2011年6月份将个别门店进行改造,试水多元化;成都市在限制医保店销售非药后,德仁堂保多元化弃医保资格的举措更是引来业内热议。忧则在于多元化转型在经过一轮尝试后,逐渐开始出现失败的案例。如首批尝试药妆的武林药店2011年5月被华东医药并购、未满周岁的苏禾大药房也于2011年12月宣布停业。
这一系列变故颇让业内人产生“多元化很‘坑爹’”的怀疑。
药妆屡败屡战
在多元化此起彼伏的形势下,业内也开始对药店的多元化转型进行了深度思考。就目前国内连锁药店较青睐的药妆店模式,传统药店在转型上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是观念转变不到位,对连锁药店而言,药妆店可以说是一种全新业态,无论从市场定位、门店布局还是促销策略与员工管理都与专业药店大相径庭。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由药店转型的药妆店,普遍姓“药”,但真正的药妆店应该姓“妆”。
其次是市场认识不清晰。重庆万和药房曾进行多元化试水,尝试后发现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重庆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先伟在总结时提到,“转型时虽然已经刻意选择了有利于化妆品销售的商圈,但却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在环境与风格都符合条件之后,没想到消费者并没有马上接受这种转型,待想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培养时,为时已晚。”
最后是专业人才断层。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会卖药的人,不一定会卖药妆。
大健康走上正轨
大健康店以“治未病”为卖点,辅以销售一系列与保健、养生有关的产品。2011年,在药妆店被业内炒得火热时,大健康店已从失败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稳定的发展模式。
2011年9月,中山市中智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店升级,增设医疗器械区和养生公馆;2011年10月份,广东老百姓大药房紧锣密鼓筹备总店升级,着力打造“健康生活专家”概念。
各大连锁或弃医保转型,或以总店为试验田,充分体现了连锁药店向大健康店转型的决心。2011年12月初,益丰大药房新装样板店盛装开业。与此同时,样板店旁边的两家益好便利店也隆重开业。益好便利店是益丰大药房继尚薇个人护理店之后倾心全资打造的又一新业态门店,主营居民日常便利用品,以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吸引社区居民。
对于大健康转型,业内总结出一套以优秀商圈选址为基础,加上雄厚资金投入,在销售上培养专业团队集中在单品类突破,并且在大方向上始终以连锁自身为主导的模式。
2011年底,业内传出日本品牌药妆店松本清将于2012年春季入驻北京上海,同时,北京市也即将出新规压缩医保店中非药的经营面积。
2012年,药店转型多元化将更加成熟,政策的紧缩也打消了连锁药店靠医保店尝试多元化的消极做法,而大连锁似乎也找到了合适自身发展的模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12年,多元化发力年,将不再“坑爹”!
大事记
2011年1月22日
江苏联盟实体平台——江苏苏禾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中药投资项目:苏禾大药房开业。
2011年1月25日
九州通医药集团宣布将携手广州温威尔公司推出薇薇尔系列药妆产品,该药妆品牌将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依托九州通医药的全国网络和营销专长,进驻广东大型连锁药店,目前已经实现了1000家连锁网点分布的发展格局。
2011年6月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试水多元化,化妆品、个人护理品、母婴用品等非药产品出现在长沙、广州的老百姓大药房货架上。
2011年7月
在成都市出台医保店非药禁售令后,四川德仁堂主动申请取消12家门店的医保资格,专心经营多元化。
2011年11月2日
九鼎药房3家门店改造成舒普玛正式开门营业,舒普玛是以色列品牌药妆店,成都市医保禁售令出台后,多元化经营浪潮不降反升。
2011年12月
苏禾大药房停止营业,运营时间未满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