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彻底将中国医药行业带入了政策为王的新时代。对于和其他行业比起来还稍显狭窄的医药圈来讲,浑水摸鱼的职业经理人必将被行业淘汰,大浪淘沙终现“金”!
行业变革
职业经理人“走马观花”
伴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强力落地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推进,以省级为主导的招标采购和各种制度的整合实施已经成为众多药企关注的核心。于是,医药企业的老板们借助这样一个难得的市场混沌期纷纷实施战略调整,一方面积极寻求与政策快速对接的机会打“政策牌”,另一方面积极地走马换将,用适合这个时代的医药经理人来带动企业发展。
不难发现,在最近两年里,医药行业政策频出,环境频变,有些医药经理人也在频繁变动,任职如同“走马观花”,今天还在A公司做营销总监,明天可能就变成了B公司的营销总经理,后天则又成为了C公司的副总裁等。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剧烈的跳跃,一方面与变革时期的医药企业希望踏上行业发展节奏而客观存在现实人才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一部分职业经理人过分追求工作舒适性和经济效益有关。对于后者,似乎从职业经理人这个群体出现之日起,其“唯财是举”的天性就决定了其不稳定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正是在行业大变革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下,才使得其中一些原本躁动的职业经理人心理更加躁动,从而频繁出入于各级企业的管理岗位。
政策趋严
职业经理人“压”重如山
职业经理人在高薪岗位无数,机遇空前难得的新医改大背景下,生存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反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更为严峻。
从2009年起,笔者通过参加各种高端论坛、会议、沙龙等见了不少业内朋友,大家普遍的反应就是压力很大,政策一天一个变化,每天都疲于应对;并且各个省份政策又不一样,需要单独应对。销售的指标压力、老板的不断追求、队伍的管理提升、产品的开发、渠道的规划、营销战役的制定和执行等等这些都要跟上行业发展的节奏,所有的一切与以前固有的经验相比完全没有任何模板参考,以前的老经验也很少能直接派上用场,并且应对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庸才骂名而狼狈走人的尴尬局面。
曾经有个朋友说起的一件事情更能说明这种情况:一个职业经理人加盟一家企业才四个月,因为在基药招投标过程中丢掉了一个省份的标(这个省份是这家企业传统的重点市场),于是开标的那天也成为老板给其下逐客令的时候。总体来说,造成职业经理人这种空前的生存压力的原因,一来是老板对于自己招聘来的职业经理人期望过高;二来是政策趋严的行业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的生存压力巨大,一着不慎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生存。
准确定位
职业经理人方能“大浪淘沙”
面对巨大的职业压力,职业经理人的自身定位及与老板的相处之道摆在了两者面前。我们回过头来看上面提到的那位职业经理人被解雇的例子,其核心问题就出在两者的沟通不畅上,职业经理人没有明白老板对于这块市场的期望,也没有在招投标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和老板多沟通,让老板清楚事情的难度和问题,当然这位老兄也不清楚老板请他来主持全局的具体期望点在哪里。
说到这里,笔者想到了一位朋友,此君以前一直做临床推广和学术方面的工作,其专业能力及为人在业内都是有口皆碑的,但最近却阴差阳错去了一家公司做营销老总,而这个公司主要以基药操作为主,尽管两者的结合看似很美满,但笔者对于他们草率的牵手却持谨慎的态度。因为公司的老板首先是看中了他的专业能力和人品然后找他合作,而这位朋友的出发点也同样是这样,可是真正联系他们的是企业的经营,人员匹配了却没有和企业的需求匹配,所以未来就多了很多的不可预知性。“职业经理人好比厨师,企业主提供一切所需材料和环境以供大厨烹饪。职业经理人利用这些材料做出美味自然功成名就,如果没有做出来则会直接失去继续在这里做菜的机会,而倘若大厨在其他地方也做不出来让人满意的菜肴,则可能会失去更多做菜的机会。”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先生说。
新医改的强制推行必将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看到的是工业和商业的整合,其实这样的过程何尝不是对业内诸多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整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