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内,要全部进入全国16个省市的药品配送领域。”近日,邮政内部人士透露了中国邮政集团在医药物流领域的5年规划。
渠道的多和广是邮政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的最大优势,我国医药流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药品流通企业的物流功能社会化,有效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然而,作为医药物流的后来者,邮政如何在目前多元发展的医药物流市场快速扎根并扩大市场呢?
从中西部切入
“2年内要站稳脚跟,5年内进入前三,成为甘肃省的龙头企业。”去年底才刚在甘肃启动药品配送试点的甘肃陇邮医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甘肃陇邮)总经理杨金山对邮政未来在甘肃省的医药配送业务信心满满。
安徽的药品招标模式在不少省市得到复制或借鉴,药品价格降幅明显,给一些传统的小规模企业带来了挑战。“当基本药物的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很多原有的中小型企业已经不愿意配送,这恰恰给了中国邮政切入基本药物配送一个战略性机会。”杨金山表示,“未来的基药配送必将是一些广覆盖、集约化的大规模企业的市场。”据介绍,目前,中国邮政的药品配送业务已在宁夏、内蒙古、甘肃等中西部省份开展。
刚起步2个多月的甘肃陇邮目前的基药配送市场已经涉及甘肃省300多家乡镇卫生院,较之全省将近1400家乡镇卫生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宁夏探索了6年多的中国邮政已在当地的药品配送中显现出比较成功的示范效应。宁夏的药品配送主要由政府牵头组织,尤其是通过政府推动实现药品在县级及县级以下边缘地区的配送,目前,中国邮政已经成为当地的药品配送“龙头”。去年,国家人保部、发改委以及医改办的有关领导在宁夏考察时也曾指出邮政具有医药配送的网络优势,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浙江省医药物流协会会长赵博文认为,邮政切入药品配送领域有两个优势:一是渠道多、广,几乎下沉到农村;二是由于分支机构相对较多,配送成本也相对较低。但邮政也存在不足,国有体系性质使激励机制不如民营企业;药品配送经营必须符合GSP要求,邮政网点不可能全都做到这一点,实现专业物流配送的可能性不大;药品配送本身也涉及一定的商业秘密,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终端市场都交给邮政配送。
第三方物流促竞争
目前,邮政在做的主要事情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原有的医药公司,获得进入医药流通领域的牌照,并满足GSP要求,扩大其配送网点。杨金山表示,目前兼并重组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全省网络的大型企业,重新整合这些原有的医药资源和邮政优势,并逐步加快县级及县级以下子公司新开办或兼并重组的速度,从而实现全省的快速覆盖。未来,业务将逐步由基本药物向非基本药物以及其他医械产品的配送过渡。
“高效率、低成本、信息化的第三方物流将是一个方向,通过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延伸配送渠道,扩大配送的覆盖面。”赵博文表示,但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也存在体制、机制问题,比如一些县级医药公司也必须有自己的仓库,未能完全做到资源共享,物流设施社会化。
2010年,我国的药品销售包括批发和零售在内的总额大约是7084亿元,药品流通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格局。但与宁夏由政府推动的药品配送不一样,目前,很多地方的基药配送实行“点配送”的完全市场化模式,商业企业可能会对配送地点“挑肥拣瘦”,中西部地区犹如“烫手的山芋”,实现全覆盖和及时配送难度较大,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具有地广人稀、点少线长、距离偏远、交通不便、药品用量少、药品价值低、配送成本高等特点。
赵博文表示,目前基本药物的配送成本普遍较高,很多批发企业配送基本药物基本都要亏损,主要靠合资、外资产品来弥补收入,大大影响了商业企业配送廉价产品的积极性。因此,快速提升集约化水平是必然趋势。而邮政等第三方物流的介入也能在一定程度内带来竞争,提升配送水平。
甘肃有2600万人口、45万平方公里、东西狭长近2000公里、有1390个乡镇卫生院、15000个村卫生室。面对这样的省情,“点配送”模式和竞争不彻底的配送企业现状显然难以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杨金山坦言,目前,甘肃省的基药配送情况并不理想,不少价值低廉的药物没有企业愿意配送。
对此,杨金山希望,通过政府主导,对基本药物进行集中配送和打包配送,比如在全省范围内选择5~10家能力较强、网络比较广泛的企业集中配送,对相关配送企业实行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肥瘦搭配的打包配送,以确保基本药物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