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发力 求精思变
在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中,上海市以16872.42亿元,增长9.9%,位于排名第一位。根据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300万人。而目前上海全市共有零售药店3400多家,在2011年末上海市新增了108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后,全市医保店达到439家;折算下来,上海药店密度约为7000人/店,大幅低于全国约3500人/店的平均水平。
药店密度低、连锁率高是上海市场的特点。而世博会的召开,流动人口的增加,对于药店的经营也是一个利好。据一些大型连锁药店企业的老总们估算,2011年整个上海药品零售市场的规模在50亿~55亿元左右;也有连锁老总认为该数值偏高,应在40亿元左右。
2011年也是上海药品零售行业将多元化经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年,商品多元化、门店业态多元化、经营合作多元化、销售渠道多元化等各种模式不断试水推出。
2009年以前的上海药品零售市场,国大、复星、华氏、雷允上和第一医药五大连锁形成了第一梯队,总销售额占到了整个上海药品零售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但从近年来的一系列迹象来看,这一格局已经被打破,上海药店圈国企与民营两强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
首先看资本主导下如火如荼的零售药店整合。上海华氏已经成功整合了雷允上,形成了新华氏。在国资改革的大局下,国资集团主业将进一步集中,非主营业务将陆续剥离。 2009年底,原复星大药房变更为“复美益星”,复星集团一贯善于资本整合,在医药领域,复星通过“自有+收购”的方式,已完整打通了研发、生产、制造、分销、零售等这一医药产业链。
在民营药房方面,益丰大药房自2008年底在金融危机来临后逆势成功融资2亿元后,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营规模已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目前,益丰大药房在上海共有90余家门店,年经营规模达4亿多元,2012年的开店目标是达到120家。1月10日,上海益丰大药房正式对外公布,成功全资收购最先进入上海市场的经济药房的“开拓者”——上海开心人大药房。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龙头地区,新医改的推进程度也是名列前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逐渐完善,医保目录的扩容与报销比例的增加,对当地零售药店都带来一定的冲击。而上海药店圈未来的整合与扩张也让业内充满期待。
打响保健品大战
中药滋补类、保健类、美妆类产品是上海药店活动的重点品类。上海药店圈同行告诉本报记者,早在元旦期间,保健品销售大战早已打响,喜庆的红色包装、买一送一的促销字眼,无不告诉人们:保健食品当仁不让位居春节送礼老大。
同时,上海各大药店开展的联谊和送温暖活动,可以说是龙年春节的一大亮点。
华氏大药房:
新年伊始,上药集团华氏大药房举行供应商答谢会,来自300余家厂商企业出席。另外,华氏大药房也全面启动春节慰问和送温暖活动。据悉,2012年春节期间上海医药集团工会将组织将为困难职工发放节日困难补助金、春季助学帮困金等各类形式的帮困资金达47万元,比2011年增加9万元。同时,华氏大药房还举行了“新春佳节送神象健康团圆齐分享”活动。
熔仁堂:
近日,上海熔仁堂药业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医药专家新春联谊会”举行,众多中医药知名教授、专家欢聚一堂,共迎龙年新春佳节的到来。
据了解,在2010年通过了上海市药监局的GSP认证,又历经世博会和世泳赛的考验后,熔仁堂已成为上海市诚信创建企业之一,徐汇区五星级零售药店。2011年熔仁堂创下了1138.22万元的销售业绩,同比上升69.62%。
老百姓大药房:
日前,以“行运一条龙,我们一家亲”为主题的“2012年老百姓大药房(上海)连锁有限公司春节联欢晚会”隆重举行。除了上海老百姓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联欢晚会以外,特设立了“优秀管理者奖”、“优秀员工奖”、“企业忠诚奖”等10个奖项,共有146人获奖者接受颁奖。
余天成药房:
新年伊始,爱心涌动,余天成药房开展了 “2012年捐一日工资,献一份爱心”的“一日捐”活动。参加捐款的人数共计691人,募集捐款金额为17270元,许多厂方合同工也踊跃参与捐助。
新方向、新起点、新突破
文 李子浩 上海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顾问
新年伊始,在国内来看医药行业依然是朝阳产业。展望上海药品零售市场,呈现着多极化发展局面,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药品零售业,应及时紧跟国家政策,进一步拓展市场,借契国外零售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以专业、专注成就上海药品零售市场再创辉煌。
第一,国家政策趋紧,药品零售企业需要适应政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确保药店零售终端安全。
市场监管措施进一步强化, 加上医疗机构处方尚难突破,上海零售药店市场出现不利因素。众所周知,城镇综合医保逐渐向城市医保过渡,社区医疗卫生中心药品零差率的逐步实施,药品销售势必有一个下滑阶段,不少药品企业开始转让;加之,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化,造成药店经营成本上升明显,而药店如何分解这些成本已经让上海各大连锁十分头痛;再有上海药品零售市场规则不利等因素,如没有相对应的对策,上海药品零售市场萎缩再次难免。而在目前政策情况下,如何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依旧是药监部门的重点,尽管成本会逐步增加,但在此经营情况下如何走出困境,是上海药店人士必须尽快解决的。
第二,“精则思变”,药店逐渐向“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资源优化”转变。“专业化”体现在校企共建人才战略,各零售企业需加大人才引进和继续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激励专业人才的干劲,以人性化留住人才。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专业药学服务品牌,真正做到服务到家,以“七星药师”为标准,推进药学服务的规范化进程。
另外,目前市场条件下,上海医保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医保准入依旧是目前上海药品零售市场需要继续锤炼的有效调节手段,加强质量管理、坚固药店硬件设施的投入。2012年,上海药品零售市场将有一个好的开局,以再上一个台阶、再创一个辉煌的信心和气魄,进一步壮大上海药品零售市场规模,度过零售市场的寒冬,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