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托世界大揭底

发布日期:2012-01-24  |  浏览次数:83132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拉个人提成10%,每个被介绍的病人“被消费”几百至几千元不等,医托每月还有基本工资。
       势力范围明确,一个老板盘踞2个地盘算“大头”,串地盘被发现,可能被打。
来回跑,两班倒,医托自称工作很辛苦,20多个医托轮班上岗,还要接受业务“培训”。


【内幕】
基本工资千元
诊费提成达10%

“想要多拿钱,就要多拉人,”阿兰称只有介绍到小医院的人买了药,他们才能拿到提成,“初诊一般拿不到多少钱,只有别人去复诊了才能拿更多的钱。”她拉人并不多,上个月只拿了2000元左右。“上海、北京那样的大地方生意好。”阿兰做这行已经有两年多了,看到很多“会骗的人”到合肥不久就会走,因为合肥挣的钱不多。1月6日,阿兰说前一天,十几个人只拉到了三四单生意。
阿文也说,临近年关,生意并不好做。“我们有基本工资1000多元,剩下的完全靠提成。”小麦询问他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他笑了笑称这完全要靠自己。“多劳多得,这个可是看个人的。”他说,老板给出的提成是10%,一般老中医开出的药都在1000元以下,“所以其实也挣不了太多。”


老板管理严密
圈子牢不可破

阿兰说,医托圈子十分难进,一般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一个介绍一个才能进去,都是彼此十分相信的人,早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圈子,外人很难进去。一开始自称是长丰人的阿兰介绍,自己是亳州人,舅舅帮社区医院供中药。舅舅和医院说了很多次,医院才答应让她来试试。    
医托们大都是外地人,湖南的很多,他们统一租住,不能随便和可疑的人聊天,有人管理,但是掌控大权的还是大老板。“老板”已经做了十几年医托生意了,黑白两道通吃,他们一年和“老板”见不了几面。    
“老板”选择合作诊所也是有条件的,医院方面也要打通关系才可以。一般情况下,“老板”和诊所是长期合作关系,只有一个诊所的生意做垮了,老板才会去开辟新的市场。记者朋友诊所求合作的事情,阿兰说自己当晚就汇报给了“老板”,“老板”的回复是“明年再说”。
阿文提醒小麦,以后想要拉人千万别往一家医院跑,“那里不是我们老板的地盘,被发现可是要被赶走或者被打的。”


【秘笈】
妇科病人好骗
本地人别妄想

“做这行,最重要的是找到能上钩的目标。”阿兰说,他们不会去找看起来太精明的人,也不会找看起来太木讷的“乡下人”,因为太聪明的人骗不到,太穷的人没钱,要骗只能骗一般人。    
不过,医托骗人也看病症,治癌症等绝症或者急性病的不骗,骗得多的是妇科病、皮肤病和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她还解释,中药吃了不会有什么好处,也不会有坏处,何况有的中医确实是有点医术的,有些病吃了中药确实能缓解。
  “看起来太精明的人就不要去说话了,省得被揭穿,而那些说两句就看出来对你有戒备的,也不用再废口舌。”阿文说,挑人非常讲究,搞的不好,对方是个难缠的,或者有其他企图的,反而会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一般来说,那种刚出社会,或者农村来的都比较好拉,而那种本地人大部分都知道医托,所以不是很好骗。”

要想更易骗人
得学医药知识

“别以为干我们这行很容易。”阿文不止一次提醒小麦,做他们这行可比医药代表、销售啥的难多了。“不光要会拉人,自己还得是半个医生。”他说,自从一年多前开始从事这行开始,他便在“前辈”的带领下开始看医学书籍,为了让小麦尽快上手,他还专门给小麦推荐了一本描写常见疾病的书籍。“这样你就可以准确的描述出病人的症状,这个时候再给他推荐医生,他就会觉得很可信。”
当然,不想学医也可以,阿文笑言,“有的病人会自己把这些告诉你,不过你要会套话。”等聊得高兴了,再把对方的病情重复一遍,很多病人还会不明就里的连称正确,还会信任有加。“不过还是自己看书可信度高,”而目前他们团队成员大部分都在研究医书。
拉人也很有难度,“说话要说到点子上,人家才能相信你。”而要说到点子上,除了要懂得病情之外,还需要有个合适的幌子。而这个幌子一般都是亲人,“以你自己做例子不可信,最好拿身边的亲人说事,”阿文介绍,遇到妈妈级的人物,就可以说妈妈曾经得过类似的病,现在被老中医治好了,而碰到男病人,则可以谎称爸爸弟弟之类的人曾得过相同的病。
而这样说也带来一个弊端,“别人有时候会问,都治好病了,怎么还来医院。”这个时候就要随机应变,“可以说是配亲人来复诊,或者自己得了啥毛病,而在手上拿着几盒药或者一个药袋最为保险。”


【背后】
好心出租司机
是他们“天敌”

医托的“天敌”除了医院的保安,还有出租车司机。阿文说,他们已经有好几单生意被“好心”的出租车师傅搅“黄”了。“他们经常在医院附近跑出租,都知道我们,所以见到有人拿着纸条找诊所,就会警告他们,还有的出租车干脆不载他们去。”
而为了对付这些多事的人,阿文等人也研究出了解决方案,“一般就是口头将地址告诉对方,让他上车说地址,就算对方要求写个地址,也要将地址和诊所的名字分开,然后以诊所不好找为借口,提醒病人一定要说路名。”然而,这样的措施并非完全保险,阿文就称,他曾不止一次被从出租车上返回医院的人质问,“不过你只要不承认,赶快离开就行了。”

 

潜伏七天 记者打入“医托帮”

他们的名字叫“医托”,在大医院“猎物”,将病人介绍至小诊所谋利。在一唱一和之间,便能拿到可观的提成。继茶托、婚托之后,本报记者小麦、夏夏再次潜伏,历经7天,尝试为您揭开医托的真相。

他们穿梭在各大诊室,常以看起来打扮不入时的“乡下人”为目标,伺机行骗。
他们擅长双簧,两三人轮流“炮轰”,以热心人的角色介绍包治百病的老中医,却让病人带回一堆不知疗效的中药。
他们10人一伙,轮流上岗,主要盘踞大医院,病人几千元的救命钱可能就被他们的几句话收入囊中。


【读者反映】
两次就医
都遇那个“热心人”

22岁的小钱是省城某高校的大三学生,脸上的痘痘一直困扰着她。12月底,她来到省城一家医院,在挂号台填表,遇到了位“热心同学”。    
小钱在就诊科室填下“皮肤科”,家庭住址填了学校的名字。“你也是**学校的?”一位看起来20来岁的男孩笑着问她:“来看痘痘的吧?我以前脸上也有很多痘痘呢。”
见对方脸上已毫无痘痘的印记,小钱赶紧向对方求教。“痘痘一般都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要看中医。我给你推荐个医生,我就是在他那里治好痘痘的,正好他今天也上班。”男孩在医院的信息单背面写下了一家医院的地址和医生姓名。
小钱经常听人说民间有不错的老中医,便照着地址找了过去。医院很小,设备简陋。经过诊脉和简单询问后,医生给她开药,写了满满一页纸,要300多元钱。小钱有些怀疑,没有买药。半个月后,小钱陪着室友去看头痛,又遇到了那名男生。这次,他又说自己也患过头痛,被老中医治好了。
颇感纳闷的小钱最后从医院保安了解到,这名男生是医托,这些医托在省城几家大医院都有“潜伏”。


【记者卧底】

(第一天 一无所获)
医托热心拉客
无奈不透身份

1月2日,记者试图首次接触医托队伍。在医院的导医台边,记者大声说:“不知道现在可还挂得上号,你痛经的毛病是该治治了!”“是啊!每次都痛得要死。”
话音一落,旁边的两名年轻女子靠上前。“你们是看痛经吗?”一名女子操着外地口音问。“是啊!都痛了好几年了!”
这位自称名叫戴梅的女子指了指填表台另一旁的年轻女子说:“我妹妹以前也是……最后还是看中医看好的!”另一旁的“妹妹”看起来30岁不到。“是啊是啊!”“妹妹”说,自己原来痛起来的时候十分厉害,连床都下不了。
她们还问了记者的年龄,痛了多久。“就去老中医那看!你现在也挂不上号了,医院都下班了。一般痛经都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要内调。”戴梅热心地让妹妹给记者写了一个条子,上面有一家诊所的名字和地址。
“周二、周四、周六都在,这个老中医是之前中医学院退休的,医术很好,你赶紧去。”戴梅。
“我们去了,要不要说是你们介绍的,他们会看得仔细些?”“不用不用!他能看就看,不能看就不看,说我们介绍的也没用,我们也只是去看过病的病人而已。”戴梅试图撇清其中关系。
期间,记者采取同样的办法和其他几名医托攀谈,试图了解他们的内幕,均无果而终。

(第二天 柳暗花明)
急中生智搭讪
初步取得信任

几经考虑之后,记者小麦、夏夏决定打入医托内部。然而,让记者惊讶的是,第二天导医台边却来了另一批人,记者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也是医托。“来看什么病?”一名身着红色羽绒服的中年女子问道。小麦和夏夏分别以痛经和痘痘为借口,又被几名女子“忽悠”了一次。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这批人介绍的诊所并不是之前介绍的诊所。
难道不是一批人?夏夏便主动与一穿红羽绒服的女子(下文化名“阿兰”)套起了近乎,称自己刚刚毕业,希望能找个兼职,并委婉询问对方知不知道有专门替小医院拉人治病的职业。
“这个我们不知道。”阿兰立刻警觉了起来,并准备转身离开。小麦赶紧上前解释,称自己有一个朋友刚自立门户开了一个小诊所,因为生意不好才想找点人拉拉生意。可阿兰并不松口,转身就往门外走,并称自己只是来看病的。
“什么人?”一名老者询问阿兰,两人耳语了几句后,她便走出了门诊,老者则围着小麦绕了一圈。夏夏紧随着阿兰表示可以替其拉人,不要提成。阿兰这才停了下来,详细询问了记者朋友的姓名,诊所名称和地址。
“我不能随便和你说的,我还以为你们是记者呢。”不过她还是表示,她并不能做主,“我们都听老板的,你们等明年再说吧,如果这边的诊所不做了,再和你联系”。夏夏留下了这名女子的联系方式,并提出让女子代为转告老板,希望能够合作。但接下来两天,这名女子都没有和夏夏联系,致电过去,她表示老板没有同意。

(第四天 险象环生)
冒险一路跟踪
中途露馅被甩

转眼进入潜伏的第4天。其间记者多次与医托正面接触,几人也多次询问小麦朋友诊所的名字,但迟迟没有动静。怎么办?看来只能冒险一试,夏夏小麦决定跟踪,设法找到这群人的“老巢”。
6日中午12时许,阿兰等人正在“拉人”。这天病人似乎比平日要多了不少,阿兰等人不一会功夫便拉了3个人。根据平时的观察,他们一般等下午医院上班,即2点左右便会离开医院,这是一个跟踪的好机会。
一个多小时后,阿兰等人分成3拨从医院内走了出来。小麦立刻从另一侧马路进行了跟踪。几人往金寨路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在四处张望。小麦尽量保持与几人100米左右的距离,并躲在路边汽车后面,期间好几次差点被医托们看见。眼看着就要到达金寨路。然而,这帮人非常谨慎,就在他们过马路时,一名女子在左右查看的时候,发现了没来得及躲闪的小麦。她立刻喊住前方一名男子,向其指了指后面小麦的位置。此时小麦赶紧躲了起来,但仍能看到几人全都停了下来,站在原地观看路面,而后确认没人后匆匆离开。

(第五天 天赐良机)
医托男认错人
记者将计就计

行动完全陷入僵局。跟踪被发现,医托会不会已经起疑?怎么办?7日,记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再度来到医院,一进医院,便看见了第一天在场的小个子男生。让小麦惊奇的是,他竟然主动前来搭话,“我认识你,你是医药代表”。这会不会是试探?“你认错了,我是学生。”小麦答道,一边观察男生的表情。“我在楼上医生办公室里见过你的,你就是医药代表”,看来他确实是认错了人。
机会来了!小麦决定将计就计,“我确实是,因为做不下去了,所以想来干你们这行”。
男孩说他叫阿文,是一个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最后他让小麦留下电话号码,便转身离开去拉人,“我们下午还要去别的场子,你先回去吧。”
当日下午,阿文向小麦索要了QQ号,并称可以详谈。“干我们这个工作也不轻松,早上中午都要赶在挂号前来医院拉人,而后也要一直在各个诊室转悠。”他说,他们和前一批其实都属一个大老板,但为了不让人起疑,才轮班。当然另一批人并非在休息,而是在另一个点拉人。
1月8日,小麦终于获得阿文允诺,“5天内你能拉到一个人到我指定的诊所,我就带你做这行。”

(第七天 深入虎穴) 
拉到首笔“生意”
仍被跟踪“考察”

“按照阿兰的方法拉人,拉到之后给我发个信息,将对方的个人信息告诉我就行了。”阿文说,如果确定有这个人,他只要打个电话到诊所问一下就能确定。
1月9日,阿文“上工”,在确认老中医当值之后,小麦便让一名同事扮演“病人”到其指定的诊所看病,并通过短信将同事的身份信息,以及要看的疾病都通过短信发给了阿文。果然,不到一个小时候,阿文便告诉小麦,诊所确实来了一位这样的病人,“但是他身上好像没带多少钱,所以只看了205元的药,你的提成也没有多少。”
但阿文显然对记者这么快就成功有些起疑,“你是在哪把他拉过来的”。记者表示是在省立医院的神经科。“那你是以什么借口拉到他的呢”。小麦只好借口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经历,外加双方都是年轻人较好说话。
“这次估计是你运气比较好。”阿文点了点头,“马上快过年了,今天就能把提成给你”。当日下午,阿文便将小麦约至南七附近的一个超市,将20元的提成交给了小麦。
“我们的工资一般都是一个月一结,不过如果真的有急事也能随时结算。”不过他对老板与门诊之间的利益分成并不清晰,只知道老板拿的钱要比他们高很多。
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意外,“你怎么在录音?”小麦的手机被阿文瞟到,他立刻眼神充满戒备,小麦吓得心里一咯噔,但还是尽量稳住自己,谎称是不小心按到了录音键,但阿文满肚狐疑,让小麦将其他的手机等全都拿出来翻看了一遍才放心。
“做我们这行很有风险的,万一你是记者怎么办?”末了,他还补充道,“你最好不要再和红衣女接触,更不要把我的话和他们说,要是害的我没了这份工作,我可不放过你。”小麦赶紧辩白,但阿文看了看小麦也没再说什么,但就在小麦离开的时候,不经意的转头,竟发现阿文正跟在身后,见小麦发觉,一转眼的功夫他便不见了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