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药店转型“玻璃门”?

发布日期:2012-02-06  |  浏览次数:5930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药店走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药店老板拓展收益的一个惯性思维,但在实际操作上,多元化的思路未必就是药店的赢利点,从市场实际检验的结果看,药店走多元化的模式已经成为“鸡肋”,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势。

多元化是药店经营门类多元化,还是商品多元化,或者药店经营手段多元化,没有具体的统一参考标准,但走多元化的路子,笔者认为,多元化的思路落脚点在经营手段上,而不是商品与门类上,这样会有“做专业的买卖,不卖专业的产品”,做了半天,导致成本增加,利润全无的局面。

目前药店存在的问题:

1、利润越来越低。

2、基本药物实施后,医院卖的比药店进价都便宜。

3、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冲击。

4、处方药物销售受限制。 

5、竞争激烈,缺少有效宣传。

6、未开发联带销售。

7、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医疗项目。

……

以上问题是药店在大政策背景下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那么药店在经营落脚上的拓展,在多元化浪潮下,就必须找准多元化的基本标准,而非为多元化而做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模式的经营思路需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在药店本身综合功能区域规划下,通过合理运用增加营业额手段,来组织多元化销售。

多元化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多元化的组织关系

阐述:一店多能前提下的经营布局需要有店务的严格区隔与经营手段,需要有店内的组织保障,更需要有在组织关系下的运营模式。

多元化组织力量其实核心有两个业务板块,一个是销售,一个是服务,销售的组织关系包括店内销售与店外销售两个部分,店内销售为医生、体验、服务,核心是为客户进行多元化后的项目整体服务体验,让客户能够感觉便利、实惠并有保障的措施。店外销售包括项目的拓展,即与社区的互动,体验引领、联系卡、组织各种活动、团体接待等,核心以拉动客户上门为主要目的。

二、多元化的赢利原则

阐述:多元化的赢利原则属于阶梯式,有高赢利、中低赢利的统筹,而非所有经营项目的赢利目标都一样。

多元化条件下项目的设置很关键,多元的赢利来自几个层面,通常我们知道,医与药是两个含义,消费者到药店关注的更多也是医疗成分,疗效是关键;而多元发展“医”的成分就是赢利的重要环节,那么药店“医”的成分如何来做到,就要考虑药店多元化的具体实施计划,要在靠近“医”上面做文章,比如中医的检测与中医的看病是一个比较好的多元化战略升级版本。

三、多元化的经营手段

阐述:多元化经营的6大手段,能够促进多元化的横向发展,走出去是多元化的有力武器,那么如何开展?如何达成效率?如何转化?这些成为经营有效保障的关键突破口。

多元化经营的手段可以借鉴一些圈外的营销手段,来保证实施多元化的进展:

1、体验手段:结合能够让消费者体验环节,促成整体销售,借助一定的设备体验医疗技术的发展。

 2、活动手段:常规活动一定要结合服务形态展开,活动在于公信力,在于有意义,在于可操作,在于便捷。

3、储值手段:借用高端服务方式,在一年内储值消费,可以进行有效奖励与优惠,奖励方式比如定点上门服务、家庭健康服务等等,做到方式方法贴切,效果立竿见影。

4、会员手段:常规会员手段比较单一,以积分返利为目标,根据每个等级的服务与吸引力不同而设置。

5、联盟手段:联盟手段广泛应用于票据营销上,以优惠券为代表,联络相关单位、团体进行局部面积上的推广与销售,来促进销售效益的上升。

6、领袖手段:找出药店营销的有效办法,就需要在当地社区有自己的药店意见领袖做为传播,与社区诊所进行对抗,拉拢客户资源,从特色慢性疾病入手,突破局部,吸引客源,来满足药店集客的需求。

四、多元化的未来方向

阐述:药店的多元化到底怎么走?业内40万家药店,各有其招数。多元化的未来方向一定靠近专业药的基础上,有医疗的成分在里面,而这个医疗属于简单的处理性医疗,不涉及到住院、外科等。

药店要有多元化的准备,而这样的准备必须要在医与药上做文章,而不是做超市,什么都卖,那样的药店迟早不被接受,也就是多元化要立足自身,在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上做文章,要切合市场特色,笔者调查几个中医药店,生意很好,就是做了大量的中医服务而明显效果好,因此,药店的升级改造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突破。

回归多元化经营的出路,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环境,而现实的环境处于波动状态,医药改革的面积分配是否考虑到药店,有待观察,但重要的是药店当下需要做什么,是否要开始多元化谋划,如果要做多元化,必须不能脱离本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