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三招迎春来

发布日期:2012-02-14  |  浏览次数:78714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取消“以药补医”对于零售药店来说,正如寒冬后的春雷,唤醒药品零售市场的一线生机。近日,卫生部明确提出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的时间表,无疑为零售药店打了一支强心针。利好之下,药店OTC销售策略可以如何应对?笔者以为举措有三。  

增加中成药

以中成药替换医院常开的西药,是一个不错的对策。取消“以药补医”,从市场调节的角度可以对西化药(补医功臣)进行限价。因为西药相对成本可测定,不像中成药受处方复杂、原材料价格波动大的双重因素影响,成本难以测定。药店要接纳变革后的医院的“处方”,又不受零差价的影响,多经营限价几率低的中成药,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湖南永州一家连锁药店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就倾向于以功效相当的中成药OTC代替 RX品类,这家连锁争取OTC品种占药品销售的70%左右,目的就是应对取消“以药补医”。 

聘驻店药师

聘请驻店用药指导医师将是药店应对的直接手段。药品奇货可居,原因大多是由于医生的专业权威,令患者都听医生的话,因此医院渠道占我国药品销售70%以上,成了不可替代的龙头老大。而在其他医改推进成熟的国家,这种占有比例恰恰相反:美国药店渠道占药品销售74.9%,德国药店占84%。国家取消“以药补医”,是和这些国家接轨的途径之一。如果让中国的药品消费者迈出这一步,药店有“用药指导医师”是必然。鉴于“坐堂医生”尚未全面开放,“用药指导医师”将会成为药店分享医院药品销售的主力军。  

抓专业培训

店员培训是药店应变的重要工作。不久前,笔者与湖南郴州一位连锁老板交谈时,其提及一种现象——很多老资格的店员重新返聘到药店。这是由于前几年,药品零售行业遇到市场化变革,药店店员以推为主的销售方式多,主推毛利高的药品为经营所需,一些老店员因跟不上市场变化而隐退。而现在要留住老顾客,不能一味推高毛利品种,做到对症下药才是关键。要抓住取消“以药补医”的好时机,药店必须着重培训营业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的目的是提升营业员的品规替换能力和关联销售能力。品规替换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推销有利润的品规,保证药店盈利。关联销售则是让在医院看病、药店买药的消费者,不仅购买解除病痛的治疗药品,还可以购买一些预防、调理的药品和保健品,甚至食品,以提升药品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