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未来五大挑战

发布日期:2012-02-15  |  浏览次数:5592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很多人会认为,不管经济好与不好大家都要求医问药,所以医药跟健康行业不会受太大影响, 其实不然。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全球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都包括由银行、保险公司等组成的医保系统,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医保这个链条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医药行业也不能小视在经济动荡中所受到的影响。另外,医药行业本身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双十定律”:新药的研发平均需要10 年的时间,10 亿美元的投入,如果耐不住寂寞,是没有办法找到解决人类疾病的方案的。

正因如此,医药行业的发展实际并不容易,作为企业对此也深有体会。比如,这些年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经历多年打拼之后,所有能用的招儿都用过了, 诸如矩阵式、事业部式、分公司式等等,相当于我们家里面的房子,装修从中式变成欧式,又转成现代,但改来改去万变不离其宗。以上都是从挑战方面来分析医药行业。

从机会来说,我认为医药行业最终的发展应该是朝上游做健康,而不是做医药。做医药是等你生了病之后拿药医治,而做健康目的是怎么能够不生病,所以企业的资源包括研发投入,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很可能对找出人类疾病解决方案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挑战在于,如何能够完成向上游延伸的使命,这就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

 与此同时,今后5~10 年,医药行业将迎来国内有史以来最好的机会窗口。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 年来,医药和教育越来越受关注。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一个目标是可获取,一个目标是可承担,即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群体阶层,任何的收入水平都能获得医疗服务。当然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其实并不容易,要依靠全社会,包括政府、社会团体,资本、企业以及法律系统等共同来解决。

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关键的时候,医疗显然是改革进程中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因此,不管是挑战也好,机遇也好,是所有在中国的企业都要面临的,对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挑战力度可能还更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政府关系。在今后若干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左右着整个经济发展命脉。二三十年前,企业只要能找到一个有政府关系背景的人,问题就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现在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而必须要跟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

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们所有的东西都烧了,还能剩下什么,这个来自可口可乐的典故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命题。作为跨国公司,也需要思考中国到底需要一些什么,什么东西能够让中国政府认为你在我这是好的。

三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水准。当一个企业发展不好的时候,这些方面往往不会被公众关注,但当一个企业发展趋好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关注你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做成明星,做第二名都不行。

四是人才战略。我最近在达沃斯论坛看到来自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中国前50 名最佳企业雇主中已经没有跨国公司的身影,而且我们确实能感受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对国有企业工作趋之若鹜,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企业人才竞争的挑战已经很严峻。最后是低成本战略。谁的东西能做得最好、最便宜,谁就能在最后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