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能将“品牌”真正说清楚、讲透彻,虽然书店内至少有上万本书在描述什么是“品牌”!可能有读者会说,这句话是谬论!君不见长安大街上奥迪和宝马川流不息?只有睡觉才会恋恋不舍放开的iPhone和三星手机,这些不都是品牌么?笔者想说,没错,这都是品牌的表现形式之一,但这些看得见的部分只是“品牌”的一小部分而已。
我们无法用准确、完善的文字描述一个完整的“品牌”。
品牌的生命力源自产品
在医药行业,不少企业都热衷做“品牌”,亦有部分企业旗帜鲜明地诉求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品牌,还有很多数据佐证企业的观点,比如某某品牌的终端第一提及率达到可观的程度。
还是那句话,看得见的部分只是品牌的一部分而已,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爱与恨,最近的距离也是爱与恨,消费者会因为爱而记住某个品牌,也会转瞬之间因为某一个微小的原因恨上这个品牌。
所以,笔者想说,请忘记“品牌”造“品牌”,“品牌”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品牌”的生命源自产品的生命。
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第一位明星代言人是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阮玲玉,可口可乐当时没有品牌的概念,它只是努力向东方人介绍它自己,以便让东方人方便记住它,仅此而已。经过百年来的积淀,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是全球消费者体验度最广泛的品牌之一。
事实上可口可乐这么多年只在做一件事情——做产品,而恰恰是它孜孜不倦地做产品,不断地向新生代人群传播产品,才用百年的时间打造了彰显“自由精神”的“品牌力”,因为强大的“品牌力”进而促使“产品力”更为强大。
“品牌力”三个要素
1. 产品功能——品牌有形部分的基石,它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力,真正能帮助消费者的产品才具有品牌之形。
2. 产品寿命——品牌无形部分的基石。我们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具有真正的品牌力,不妨大胆畅想,100年后这个产品还在地球上么?答“是”的产品,恭喜你,你就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
3. 产品人群——一个产品只能让一个人、一个城市的人、一个省份的人、一个区域的人、一个特定时代的人使用,这样的产品只是产品,它不存在“品牌力”的概念。“品”字三个“口”,正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一样,脱离人群谈品牌是个伪命题。
做产品、造品牌
那么医药企业应该如何围绕这三个因素“做产品、造品牌”呢?笔者建议参考三个原则。
1. 产品质量最优化原则——研发创新各种更新换代的产品并不代表最优化,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工艺流程是否最严格把关确保质量、产品功能是否最大化、不断完善优化满足顾客需求,这才是产品质量最优化的内容,这一点我们要向德国人学习。原材料制作或培植、辅料的选择和检定、药品的稳定性、功效与不良反应监测等等环节,都是提升产品力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2. 客户服务最满意原则——获得更好的服务让自己更舒服一些的想法存在于每个消费者脑海中。消费者的忠诚度脆弱得可怕,只有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惊喜的客户服务才能留住消费者。补钙产品说得那么神奇,时间长了相当部分消费者感受不到补钙带来的可感知的好处,唯有让消费者感动的服务才能延长这类产品的寿命。
3. 使用人群最大化原则——通过销售手段让产品的有效售点最广泛,通过传播手段向正在使用产品的人群、尚未使用产品的目标人群、潜在目标人群第一时间展示产品,确保产品对人群的渗透率越来越高。比如只在零售药房销售的药品,在新医改大背景下,必须考虑在医疗临床终端占据一席之地,否则再大的品牌,使用人群畏缩对品牌力带来的伤害是可怕的。
为产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为品牌形成贡献一份力量,渴望短期打造品牌的夙愿那基本属于妄语,让我们忘记“品牌”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