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的免费医疗

发布日期:2012-05-10  |  浏览次数:88871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医改应该走什么模式,恐怕任何一个专家都没能想清楚。无论对于医改的目标如何理解,不少人都把免费医疗推崇为最佳的医改模式,比如被李玲教授极度推崇的桑植模式以所谓的“看病不要钱”再次引起广泛的反响。所谓“不花钱”或者“很少花钱”的医疗模式虽然备受推崇,却一直饱受争议,但对免费医疗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过。

之前,《人民日报》曾报道,世界上彻底的免费医疗只有古巴,而其他任何国家则并未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医疗。而极低的保障水平,使得古巴的免费医疗也聊胜于无。

理论上,以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免费医疗并不存在,显然,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只要是医疗服务就必须耗费资源,也意味着必须有人来买单,只是需要买单的资源的来源、地点不一样而已,而非免费。

显然,在大多数实行所谓“免费医疗”的地方,看病救治也有很多限制,包括自费比例、上限、药品的各种目录等。这也会给民众设定一定界限,否则难免陷入“生之者寡,用之者众”的尴尬。

最早实施免费医疗的英国,对于全民医疗保障投入的资金也最大,沉重的负担已经使得英国政府难以承受。而老百姓作为公共财产的所有者,把大笔金钱投入到医疗中,放弃了对其他行业的开支,这在经济学中叫机会成本,而从经济学上讲,机会成本也不是免费的。另外一大类医疗保障体系是基于付费的国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不是税收拿钱,而是公共财政补助以及个人共同在每一年的某一个时期缴纳保费,参加医疗保险,有了保险去看病时,我们称之为基于免费的全民医疗保险。但在使用这个服务时有一定的约束,要么有自费部分,要么有自付部分。

这两种模式是世界上两大类模式,都不是免费的,只是出资形式不同,一种是国家通过一般税收把钱直接投在公立医院,接受服务不用再交钱而已,另外一种是让百姓在每一年某一个时期缴纳一定保费,通过保险减少自己的负担。

虽然如此,依然有不少学者继续研究免费医疗的模式,就如同研究永动机一样,虽然屡创模式,却难以成功。

从实际操作上看,免费医疗的机械和粗暴设计总是走不出最终破产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其对费用测算的忽视。如中国,个别学者就测算只要每年投入几千亿元人民币就可以实现免费医疗,但是无论是当初创造免费医疗的贝弗里奇爵士,还是当今这些迷恋免费医疗的学者,都只能给出离谱的测算。

脱离了对于医疗服务下医患行为的研究是免费医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尽管这些研究考虑到了医疗费用的控制,力图用一切手段降低药品的价格和医疗服务的成本,但是对于医生和患者的心态却予以忽视。最终,医生的逐利和患者“占便宜”的心态会使得这套体系陷入混乱,而物价上涨、成本上升带来的费用自然增长会迅速超过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最终使得免费医疗遭遇难以为继的命运。

当市场机制在中国的医疗领域失利之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来保证提供低成本医疗也不是最好的办法,而单纯用财政资金来保障医疗服务的免费医疗无论何时都会遭遇超支的危险,而任何经过粗略测算得出的投入计划都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