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外企对中国市场走向的把握非常敏锐,在行业政策尚不明朗时,他们的动作往往被视为某种预言性质的风向标,在剖析新兴市场这个层面上,观察外企领导人的起言坐行很能说明问题。
可以说,李励达博士的职业经历非常罕见。
自从1979年以高级有机化学分析师的身份加入礼来制药研发部门后,李励达就没有离开过礼来,在英国工作几年后,1986年,李励达博士回到美国,担任礼来欧洲研发项目经理。经过24年的奋斗,李励达博士担任礼来制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和礼来制药董事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掌门人”。
由始至终只在一家公司工作,这在美国制药企业中十分少见。大企业特有的构架整合、周期性裁员、内部斗争等原因,使得很多公司总是在不断调整方向。而礼来坚持研发创新、不搞大规模并购的原则带来了公司的稳定成长,也成就了李励达博士传奇的奋斗故事。
眼下的李励达手里有一副好牌。目前,礼来制药在研的化合物达到创纪录的近70个,其中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数量今年将增加至12个,未来5年内,计划推出15款新产品(包括新适应症)。相比其他企业的举步维艰,甚至放下身段去做廉价仿制药的窘境,礼来面对的情况要好很多。
对企业而言,长久坚持研发创新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必须渗透到每个人的骨子里,否则“年轻的科学家”就难以为真正的创新坚持奋斗20多年,也无法等到成为“老科学家”的时候享受成功的荣誉。
礼来的愿景中有一句这样的话:“一切从科学开始,一切从科学家开始。”
如果说科学分老少的话,那么李励达绝对属于“科学的老家”,而不是“老科学的家”。对于李励达博士来说,创新研发是他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执着追求。科学家会变老,但科学可以永远年轻。
多年从事注册管理工作的他十分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他看来,只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使药物研发得到激励,而这已经成为所有研发型制药企业的呼声。
上月就任美国研发型制药企业协会(PhRMA)董事长的李励达博士作为专家组成员建言推进美国《专利法》改革,美国总统奥巴马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有史以来最长足的进步。
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李励达同样有话要说:“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目前正在制定与国际体系一致的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是他进一步投资中国市场的信心来源之一,2012年,礼来制药位于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将正式开始运转,礼来苏州工厂新扩建工程也将投产运营,更重要的是,“作为公司核心战略的一部分,礼来在中国大力发展的同时,更积极着眼于将医药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合作研发模式等带到中国。”
[课题] 更“酷”的合作
[题解] 为研究者免费检测筛选化合物,保留首次谈判权
为了推进研发,今年2月,礼来向业界宣布将在全球启动“创新始于此”(Innovation Starts Here)的合作研究项目,推动礼来制药的科学家与学术研究机构或个人进行更好的合作,为患者发现创新药物和提高目前药物的疗效,尤其在那些严重未满足临床需要的领域,如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显然,这比和CRO公司合作更酷一些。
李励达博士十分重视这个打造开放创新平台的计划。他告诉记者:“在这个开放创新平台之下,全球各地的研究者都可以把他们感兴趣的化合物呈交给礼来实验室,由我们帮助他们做一些筛选和实验室的检测。通过这些检测和筛选,看一下他们提交上来的化合物是不是有相关的生物活性,这样的服务是免费的,唯一的条件是我们对这个产品或者说这样一个化合物有保留第一或者说首次的谈判权。”
看起来,这样的研发平台给了在这个领域奋斗的小公司和独立科学家很好的机会,而礼来不仅仅希望有一个很“酷”的创新平台,李励达希望大家不要忘了,礼来制药的另一个区别于同行的特点“是我们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深厚底蕴”。
对于生物药的研发,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思路,他指出:“礼来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生物制药公司。生物分子技术研发本身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我们对其‘植入’预期效用,或者‘剔除’其会引发副作用的部分,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定制产品。”
[课题] 悬崖的前面还是悬崖
[题解] 专利到期是创新型药企能预计到的结果,因此要“以研发创新为核心”
专利悬崖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无法逃脱。
即使是被称为“研发偏执狂”的礼来也不例外,作为礼来的“掌门人”,李励达博士即使拥有了史上最强大的产品储备阵容,也不敢有一丝松懈。
在研发型制药企业中,礼来面对的局面明显好得多。这些年来,数不清的诉讼,理不清的并购,大面积的研发失败,都没有动摇李励达博士在研发上的坚守。
面对2011年两款拳头产品专利到期对礼来制药的影响,李励达博士觉得毫无压力。
他坦承:“专利到期是医药公司可预计的结果,为此,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为这一可预知的结果做好了万全准备。公司以研发创新为核心战略的发展方向保证了我们有持续的新的药品上市,同时我们在药品合作研发上的创新合作模式也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李励达博士如此淡定也与礼来制药在中国市场上的出色表现密切相关。2011年,礼来中国市场的增长幅度达到25%,继续保持高于业界的增速水平,这也是礼来连续10年在中国保持20%以上的增速。
[课题] 原研药未来是坟墓还是鲜花
[题解] 中国患者依然需要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创新药物
2011年,他为了向整个公司表达赢取中国市场的决心,留在中国工作了1个月。今年,他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中国政府的合作,和中国卫生部签订了《耐多药结核病战略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围绕《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的培训工作和培训模式的探索。
不过,中国市场的变化并不让人感到乐观。随着第27轮降价“大棒”启动,外资企业也难以幸免;医改启动以来的“唯低价是取”,都给正在野蛮生长的中国医药市场带来一些阴影。
外资制药企业在华的主要代表机构——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总裁卓永清就曾表示:“根据IMS的数据,外资制药企业在华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份额已经从2005年的30%下降到目前的25%。”
有些外企把中国市场的未来定位在仿制药的“红海”,但在李励达看来,中国患者依然需要更好的治疗手段和创新药物。
来华期间,李励达博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2012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医疗产业发展分会”上指出:“中国正在寻求医疗产业的扩张和发展,这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它的巨大潜能,从而参与到未来全球经济革新的大潮中呢?对于中国或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研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鼓励创新,这样才有可能发展为有形的有价值的产业。”
[课题] 培育创新生态文明
[题解] 生物制药领域奉行的“数据管理独占性”概念对中国尤为重要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或者是在其他的国家,我们必须为创新创造非常好的环境,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打造这样一个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好的政府政策。”李励达博士如是说。
中国的专利制度正逐渐向西方国家靠拢,这无疑将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产业升级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至今,这样的专利纠纷依然很多。显然,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实施知识产权是创新在中国或任何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
不过,李励达博士认为,制度能否执行到位,还需要药品注册部门的支持。他指出:“药品注册部门需要在此达成共识,并在执行中担任重要角色,防止在专利有效期内的仿制药注册。法律程序必须及时、公正、透明,以增强执行层面的可预见性。”
在化学药方面,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逐步和国际接轨了,生物药方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从印度开始风靡的“生物仿制药”让跨国公司感到巨大的压力,面对印度制药企业的逆向创新,罗氏被迫选择降低美罗华等部分产品的价格。
对于生物药的专利保护,李励达博士也给出了最简单的建议:“我相信,在生物制药领域奉行‘数据管理独占性’概念对于中国尤为重要。而数据管理独占性是由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一项独立的知识产权权力,它在许多国家国内的法律中均有所体现。”
对于近年来国内掀起的一轮轮降价风潮,李励达博士建议:“政府和其他医保给付部门有权要求提供药物在治疗领域和经济方面的价值证明。与此同时,新药的投资者也依赖于法规的可预见性和时效性。当提到药品定价时,买卖双方的谈判应该直接、公开地进行。如果中国能制定常规的新药报销程序,患者将会获得更多的治疗机会,疗效也会有所改善。”
李励达“中国行”
2009
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年会并发言。
2010
参加中国健康投资论坛;出席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新厂扩建工程奠基仪式。
2011
在中国停留1个月。
2012
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并作发言。
礼来专利到期时间表
2010
抗肿瘤药“健择”在美国的专利到期。
2011
头号畅销药、年销售额过50亿美元的抗精神病药物“再普乐”在美国、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专利到期。
2013
二号畅销药抗抑郁药欣百达美国专利到期。
2014
礼来的5款畅销药将失去美国专利保护,这些药物占礼来2010年美国总销售额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