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起新闻报道不少老年人参加了所谓的义诊、免费体检、健康讲座后被骗,购买了来路不明的保健食品和宣称有保健功效的一般食品。作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一名执法人员,笔者提醒老年朋友们,在社区、饭店、剧场、集市等公共场所,以宣传、义诊、健康讲座等形式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的行为多属于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购买药品、医疗器械一定要到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保健食品一定要到正规的药店或保健食品专营店,并注意索要有效凭证。
笔者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六类推销骗术,提醒老年人注意识别,避免上当受骗。
以健康工程和专家讲座为名 以某种疾病预防工程、某某健康工程或某某专家协会的名义组织疾病预防或健康讲座,有时会赠送试用品,然后销售。销售时只开信誉卡或收据。
免费体检变成卖药体检 组织免费体检,以“专家”名义推销所谓特效药。其实大多数产品不是药品,只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
上门推销不开发票 直接进入社区,先让居民免费试用,然后销售,销售人员不开具发票,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以没有发票为由,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或者干脆一走了之。
打免费试用幌子 以“免费试用、无效退款”等宣传口号来打动消费者,在一些群众多次试用后,便会游说其购买其销售的药品、保健食品或医疗器械。
广发传单夸大宣传 通过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将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当药品出售,将一般产品当医疗器械出售。
借免费旅游之名推销 以组织免费旅游名义,把一些有类似疾病的患者召集起来,宣传某种药品或保健食品的“特殊疗效”。
作者:赵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