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终端”助推产品营销

发布日期:2012-05-21  |  浏览次数:57998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保健品应该去哪儿购买?大卖场、专卖店,还是商超?都没错。近年来,保健品销售在国内蓬勃发展,零售终端渗透性相当强。保健品销售已进入“泛终端”时代,终端渠道占有模式多样化趋势日益凸显。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保健品主要的销售终端有以下几种:第一,连锁大药房,规模大、药品种类齐全;第二,社区便利药店,多处于社区中心位置,方便居民购药;第三,保健品专卖店,专业服务性强,消费者信任程度高;第四,商超店中店,客流量大、销售机会更多。除此之外,还有商场、超市、网上药店等销售终端。 

根据MDC 2011年保健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数据显示(如图),保健品购药者在购买渠道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三大终端:连锁大药房,在所调查的消费者中占据50.5%的份额,是目前消费者购买营养保健品的主要终端;社区便利药店,作为近年异军突起的药店业态模式,占16.8%;保健品专卖店,占据16.3%的份额;而网上药店、商场超市和商超店目前所占的终端份额仍相对较低。 

 从调研的结果可知,连锁大药房占据了主导地位,企业对建设连锁终端的重视程度自然不在话下。对于社区药店,消费者选择它的比重仅次于连锁大药房,而更甚于选择保健品专卖店,体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就近购买”的诉求,企业应该在社区便利药店上多下工夫,精耕细作,将更多的中小销售点掌控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这不仅对提高销售增长有实际好处,还具有“多管齐下”的战略意义。但从渠道利润的维护来看,保健品专卖店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专卖店是宣传公司品牌形象、文化理念的窗口,企业可通过对专卖店的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促进公司产品的终端销售能力。至于商场超市及网络等小份额终端,也需进一步提高市场培育。 

实际上,医药市场中通常多种营销模式并存,无论是占据一半份额的连锁大药房还是仅占有7.9%份额的商超店中店,谁都替代不了谁。企业应该根据区域市场的消费特征,结合自身营销资源及竞争环境,因地制宜、因需制宜,调整销售终端的建设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