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3年,有人评价基本成功。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新医改试点的成绩尚有待评估总结推广,怎么可以说新医改基本成功?
新医改的目标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立大医院医患纠纷恶性事件频发、门诊大楼拥挤不堪,说明看病仍然很难,病人感到难医师也感到难。多层次、多形式的医保框架基本搭好了,可是病人的经济负担仍然很重;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住院病人负担比重达标了,但是,大多数地区、单位尚未达标。公立医院两大毒瘤尚未切除,切除毒瘤的阻力仍然十分顽强,扬州医保总额预付连年超支,保定控制医保总额变成控制就医人数。可以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新医改评价指标尚未达到,因此不可作出“基本成功”的判断。
笔者认为,新医改基本成功的评价指标如下——
第一, 卫生系统人员对新医改的认识真正与中央保持一致;
第二, 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英国和加拿大;
第三, 卫生总费用结构合理化,政府投入包括非税收入之比要大于70%,个人投入要小于30%;
第四, 医师队伍倒三角局面实现重大改变,人口平均医学博士数量要赶上或达到印度水平;
第五, 病人住院费用个人负担比重小于30%;
第六, 门诊费用个人负担小于50%;
第七, 不仅县医院普及按照疾病设定的临床路径预付制,三级医院也要试行单纯性疾病临床路径预付制;
第八, 政府部办公立医院要向国资委办公立医院学习建立管办分开的现代治理结构;
第九, 医疗纠纷和医患恶性事件基本得到避免。
杜乐勋专栏(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卫生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