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发生的药品安全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监管部门重部署、轻检查,重专项整治、轻日常检查的问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日常监督检查这个监管“法宝”不仅不能丢,而且必须强化。
日常监督检查是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日常监督检查,能够有效规范涉药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及时制止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违规现象,避免小问题积成大隐患,小违规演进成严重违法案件。
当前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不经常,没有按要求定期对企业开展监督检查。二是不到位,没有对企业原料及成品购进、验收、销售记录及检验资质情况认真检查。三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去了填填检查登记表,签个字即打道回府。日常监督检查成了摆设,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实际上,各地监管部门为了提升监管效能,都在努力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和手段,如利用QQ群、短信群发平台等方式及时传达监管政策信息,虽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不能替代日常监督检查,不能有效规范和警示企业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久而久之则容易让企业产生侥幸心理,滋生违法违纪的苗头和隐患。
无论是GMP还是GSP,都对跟踪检查和监督检查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发现严重缺陷要及时上报并处理。因此,进一步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行为,提高检查实效,尤为重要。要把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和覆盖面纳入绩效考核,让执法人员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要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行为,对检查的内容、登记记录方式作出详细规定,监管部门和受检企业都要留存备查。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监察,对因检查不到位而发生问题的,要依纪追责,逐步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堵塞各种漏洞,从根本上防止违法违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