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钱买到最差药 揭秘“黑色医疗产业链”

发布日期:2012-06-05  |  浏览次数:66122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重庆日前挖出 “黑色医疗产业链”,受害患者达1200余人。其“黑医托+黑诊所+劣质药”的一条龙宰客模式让人担忧:老百姓怎样才能看上放心病?

黑医托+黑诊所+劣质药一条龙式产业链

“我花了最贵的价钱,结果买到最差的药!”重庆涪陵区农民常光荣说,2010年,为治疗尿血,他强忍路途颠簸来城区。正当一家人为大医院挂号难而焦急时,两个陌生女性主动上前,拉他们去所谓专家坐诊的“部队门诊”就医。

在这家名为 “大坪彭家花园干休所门诊部”的医院,一名“老专家”对常光荣简单把脉、捶背后,就诊断为 “肾虚”,开了近3000元的药,并声称“吃一个月药,复查后就没问题了。”满怀希望的常光荣服药不见效,细看才发现买来的中药质量低劣,西药全是过期的。

常光荣是“黑色医疗产业链”的受害者之一。经重庆渝中区检察机关审查,这家假冒的“部队门诊”以“黑医托+黑诊所+劣质药”的一条龙手段,在短短一年间骗了重庆、四川、浙江等多省患者1200余人,总金额200多万元。

处方藏宰客暗语利益链环环相扣

为了安全、高效地痛宰患者,黑诊所形成了一整套“暗语”。负责坐诊的张某、潘某等供称:医生会在处方上写暗语,比如“牛肝”代表收患者1000元,“月肝”代表2000元,“旺肝”代表3000元,药房划价的人一看就有数。

由于黑医托分多个小组,处方笺上也有相应暗语,如标“2”就是第2组黑医托骗来的患者,方便事后分钱。对不同的病人也有相应暗语。

“黑色医疗产业链”暴利接近十倍。几十元的劣质药往往以成百上千元的天价售出,以2010年5月18日的一张处方为例,药价是2990元,成本为269元,利润率高达1000%以上。利润均按严格的比例分配。王宇表示,患者药费的55%归黑医托,患者复诊金的5%作为“医生”提成,剩余利润由黑诊所的“股东”们分成。

监管怎可无所作为打击岂能一罚了之

有群众质疑,这些“黑医托”“黑诊所”在主城核心繁华区长期行骗,许多群众都有所察觉,称其为“假医院”“骗子”,却为何长时间未被主管部门发觉?

重庆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丁新正认为,黑色医疗市场滋生,主要是监管存在漏洞,打击力度时紧时松。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医院环节,黑医托被保安抓到后也只罚款或教育了事,往往不移送有关部门,造成惩处乏力。在日常监管环节,虽然附近许多群众、住户心知肚明,但主管部门经常性的查访不够,等到有受害群众举报时,不法分子往往已行骗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