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多元经营为成功模式的北京万圣书店,设有“醒客”咖啡区,面积占30%。“醒客”,取自英文“think”,是思想家、思考家之意,即给读者文化交流的空间。但该店创始人强调“我们卖的还是书,只是为了给读者更多的服务才设置了咖啡店,对书店来说,再怎么多元,也不能让图书成为附庸”。诚如此言,药店再怎么多元拓展,也不能让药品成为其他品类的附庸。
药店实行多元化经营,不能仅停留在店里辟出一个专区来卖几个品牌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等,这样的多元化,只会让药店成为一个大商场,离药店的专业定位越来越远。要知道,进店消费的顾客在分不清是卖药还是卖保健品的情况下,就会对这家药店产生不安全感,不敢再次进店消费。在笔者看来,无论是药店,还是其他实体经营店,增加商业元素目的就是为主业的经营服务,而不是压缩店本身的专业空间。
换句话说,药店在多元经营模式下,一定要坚持以专业经营、服务为前提,以经营的独特性来吸引顾客、留住顾客,把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
为此,经营者可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专业服务的深入性。药店凭借规范、严谨的服务风格,在扎实做好药品销售服务的同时,为进店选购保健品的顾客提供与健康有关的周到、细致服务。而且,药店可通过丰富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做好除药品以外的非药品全程跟踪营销工作,促进全部经营品种的销售,通过扩大销售额来提升营业收入;二是突出品种遴选的特色性。药店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另辟蹊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名称响亮、包装清爽、卖点好的新特优品种。尤其是保健类经营品种,这类品种一般都是由厂家进行了精心的市场调查与营销策划,并有持续的广告跟进,具有利润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点。而且厂家选择的销售方式基本上都是特许专营,要求被选定的专卖点往往是专业药店,而非超市,因此药店应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此类保健品的特许经营权,通过与厂家联手设置保健品专柜,以降低经营成本与风险,获取可观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