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如何走出OTC销售虚增“怪圈”

发布日期:2012-06-15  |  浏览次数:62971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现在正是各企业做2008年销售计划的时候,如若再不加以调整,还按照错误信息制定计划,将会导致企业在制定计划时的预期过高,为后期的失败埋下伏笔。

OTC市场是各医药企业争相看好的一个市场,可谓医药行业中的朝阳产业。近年来OTC药品为众多医药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OTC药品销售前景喜人,但目前OTC药品销售虚增日益突显已是各厂家比较头痛的问题。

销量“怪圈”

目前OTC运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品牌维护为主的企业,如山东正大福瑞达、桂龙药业、太阳石药业等医药企业。另一种是既做终端纯销又做品牌维护的企业,如太极集团、天津天士力集团、江苏先声药业、修正药业、陕西步长制药、东盛科技等。

以上两种模式,企业内部对营销团队的考核有明显的区别。以品牌维护为主的企业主要考核OTC团队的终端覆盖率、产品首荐率、产品陈列、店员教育及SKU;管理手段上主要是强化对团队的过程管理,以过程为导向,突出品牌提升和企业形象宣传。而后一种主要考核OTC团队的销售指标及重点品种的铺货率指标。其他的指标,如店员培训、产品陈列等等,均要体现在对销售业绩的达成,管理手段上主要以结果为导向,突出销售业绩的完成。

个别医药企业对OTC团队的指标是与日俱增。为了完成销售指标,OTC团队在应对OTC任务时一般通过增加药房数量、增加品种数量、开发空白区域等手段来确保任务的完成。但以上这些手段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就出现另外一种手段——终端拦截、反渠道拦截,通过压货来增加销量。这些举措虽然有其道理,在短期之内也会有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企业OTC产品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OTC市场的发展。

OTC是以消费者为核心,OTC的主要运作策略是:左手渠道,右手广告,终端拦截。广告手段是运作OTC产品的重要手段,可是眼下由于广告效果及广告费用等因素,好多医药企业不堪重负,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都选择了终端拦截,当终端拦截的效果大打折扣时,他们更是从渠道进行渠道掠夺或渠道封杀。

还原真实销售

厂家在OTC运作方面,均把这些产品当做重点品种来运作,下达任务时好比竹杆节节高,而不是站在客观的基础上做深入调查,单凭商业客户的销售流向单确定任务指标,这一点显然不符合实际,容易导致业务人员与一级商协调不好、一级截流终端、一级商流向不实时有发生。它会带来很多负面效果:虚假信息导致虚假决策;后继者任务指标过大、压力重重;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等等。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

1.厂家政策一步到终端、直接对终端进行刺激;

2.市场人员、管理人员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特别是对销量有异常的商超店、平价大卖场、平价大药房及连锁旗舰店进行检查;

3.激励OTC代表、店员对销量进行统计,用收款单据体现真实数据;

4.改变或完善提供销售依据的主体。提供流向的主体不应统一设置为一级商,一级商提供流向看似快捷,但也为不诚实经营的一级商提供了弄虚作假的机会;

5.OTC在具体运作中最好开展一些与药房特别是连锁药房直接合作的事情,如产品首推、战略联盟、KA协议及提供培训支持等;

6.实实在在地做消费者及店员的教育,做一些长线教育,这才是真正的运作市场。

笔者与几位连锁药店的总经理谈到药房发展及OTC产品销量时,总经理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看法。如东北一知名企业在聊城利民连锁实际每月销售1000盒,而错误信息显示为4000-6000盒。业务人员在下达新年度计划时下达了10000盒。陕西一知名企业的感冒药在聊城利民实际每月销售仅为5-6件/月。而实际错误信息显示为40件/月。

现在正是各企业做2008年销售计划的时候,如若再不加以调整,还按照错误信息制定计划,将会导致企业在制定计划时的预期过高,为后期的失败埋下伏笔。

(作者系亚宝深度分销全国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