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新手的小担忧:
我在药店一线当了2年多的营业员,最近申请担任培训专员并获总部批准,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给店里刚招来的一批应届毕业生培训。兴奋之余又有点小担忧:我自信自己的专业知识足以应付,但由于家乡口音有点重,担心无法清晰、通俗地把专业的医药知识和营销知识传授给“新丁”。组织培训语言时有哪些要求?培训专员在措辞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
有着丰富的专业经验,却因欠缺表达能力,导致无法清晰、准确且有效地把思想、观点表达——这是困扰着不少培训人员的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培训师的第二张脸。修炼语言艺术,是培训师的基本功。
1 达到六标准
要做一名优秀的培训师,首先应在语言上达到六大标准:
清晰 清晰包括主线清晰和咬字清晰。首先,要想培训一气呵成,就要注意素材的前后顺序、过渡衔接。没有主线的语言,只会前言不搭后语,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因此,培训师在组织语言时,一定要紧紧围绕主线进行。当文字无法清楚地表达脉络时,可借助流程图、模型图、鱼刺图等。其次,咬字要清晰。培训师的普通话不一定要很标准,但一定要清晰。“听清”是“听懂”的前提。因此,培训师要把字音清晰地吐出来,一定要清楚地咬准每个字。字可分为3个部分:字头、字腹和字尾。咬住字头,拖住字腹,保持字尾中气份量,这样的发音听起来才会有丰满的感觉。
有内容 要吸引学员的注意力,语言必须要有内容、有内涵。这就要求培训师做好准备工作,多方面、全方位地收集素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用数据说话,举实例验证,避免空话、官话和自吹自擂。
精炼 笔者曾听过这样的表达:“接下来,和大家讲一个小笑话,但也不是小笑话,故事是这样的……”那究竟是不是笑话?废话和口头禅太多,只会让学员感觉云里雾里。不妨说:“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的表达效果更好些。用最精炼的话语,表达最复杂的意思,是培训师的必备功力。
多样化 千篇一律的陈述句、修饰太多的长句,会使学员感觉乏味。培训师应合理地使用长句、短句、反问句、疑问句、夸张句、排比句等,使各种句式交替出现,错落有致。长句要连贯,短句要精悍,反问、疑问要注意语气,夸张、排比要加强气势,这样才能使整个语言浑然一体,交相辉映。此外,可适当选择名人名言、广告语、谚语、唐诗宋词作点缀。
自然 不少刚出道的培训师容易把演讲和培训混淆了。其实,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如果把演讲的方式套用到培训当中,有矫揉造作之嫌,会让学员感觉极不自然。建议不要过度模仿其他培训师的风格,否则会丧失自己的最真实风格。此外,如案例中谈到的“有点家乡口音”,其实只要咬字清晰,有口音应该没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这样反而显得真实。
有情感 平铺直叙的语言容易使学员产生审美疲劳,昏昏欲睡。培训师应根据背景、情节和表达的需要,或急促或缓慢,达到一张一弛或欲擒故纵的效果。同时,适度的煽情是可取的,比如激情澎湃处紧握拳头,忧心如焚时紧锁眉头等。
2 勿陷五误区
在达到以上标准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以下雷区,才能让培训更有效。
背诵讲稿 一些新培训师因为紧张,习惯背诵讲稿或者朗诵课件。这两种方式虽然能避免培训内容不偏离主线、不漏掉内容点,但会导致培训乏味,使学员产生抵触情绪——既然这样,干脆把讲稿或课件发放给大家自学算了,培训师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要注意,讲稿和课件只是辅助手段,而不应喧宾夺主成为培训主体。
过于谦虚 比如“我可能讲得不生动”等过于谦虚的开场白,会打击学员的信心。假如连培训师自己都没了自信,还怎么要求学员相信能从你的话中学到东西?因此,不妨以“只要你认真听就一定有收获”为开场白,勾起学员的注意力,提高学员对你的期待和信心。
语言抽象 在描述一件事情或表达情感时,尽量用事实、案例来说明。比如,与其说“紧张”,不如说“额头直冒汗”;与其说“顾客怒不可遏”,不如说“顾客语调突然升高,直奔店长办公室投诉”。这样,给学员的印象是生动的、形象的,记忆才会深刻。
概念模糊 “可能是甲可能是乙”、“好像是去年”等模糊概念,会转移学员部分注意力,而且会显得案例不够真实。对于一些不影响内容的细节,不妨准确表述,这样会显得更有说服力。
语速不当 培训师的语速应控制在120~150字/分钟。若超出150字,许多学员无法听清;若低于120字,学员可能会觉得乏味。语速和培训师的思绪密切相关,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也影响着语速。要把握好语速的缓急,才能实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