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公布的《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 从7月1日起,北京友谊医院将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以药养医,实行药品耗材统一采购。此次试点改革,意味着北京市医改攻坚战正式打响。
北京市医改办称,如果试点成功,改革将逐步推开。
然而,记者连日调查采访后发现,许多患者对此次试点改革一无所知,即使一些医生对此次试点改革的细则也不明就里。
备受瞩目的医药分开一直被认为是医改的“命门”所在,医药分开被认为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遏制医疗腐败,卫生部长陈竺称“有利于从制度上化解当前的医患关系”。然而,从制度的设计到具体落实,医药分开还有许多功课要做。
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能否降低患者负担?
6月15日,友谊医院的收费大厅里,患者张晓阳第一次听说如果是下个月来看病,药价会低15%。他将信将疑:“有这样的事情吗,我没听说过。”
“如果真能那样,药价会便宜这么多,那真是一件大好事。”他给记者讲述了去年冬天一次感冒让他花费近千元买药的经历。
此次试点改革,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将取消15%的“药品加成”。15%的“药品加成”政策一直被认为是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痼疾,因为这15%的加成,医院开大处方的情况并不少见。
此次试点改革中,北京友谊医院将取消原来的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目前,患者前往友谊医院治疗,需要缴纳的挂号费和诊疗费有5元、7元、9元、14元四个档次。试点开始之后,普通门诊只需要交纳2元的医事服务费,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和知名专家所需缴纳的医事服务费则是20元、40元和60元。
在友谊医院挂号大厅里,导医告诉记者,上述价格是医保卡冲抵之后的价格,如果没有医保卡,那么各类医事服务费会相应增加40元,“程序和现在挂号一样” 。
试点后,若没有医保卡,一名患者问诊知名专家需要支付的医事服务费为100元,而现在实行的挂号费则不问患者有无医保卡,一视同仁。改革之后,一名患者最高缴纳的医事服务费较目前的挂号费提高了80多元。
北京市医改办称,公立医院改革充分考虑了不增加患者负担这一因素, 80%以上的普通门诊医保患者,实施医事服务费后,每人次个人支出减为2元。取消15%药品加成后药品费用将直接减少,而杜绝过度用药、滥用药等现象带来的间接费用也将减少。
取消以药养医,医院资金缺口如何填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对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的资金缺口深感忧虑。“目前国家财政给我们医院的拨款还不够发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不是我们不愿意降低药价,而是降低药价之后,需要对医院的资金缺口有一个明确的补偿方案。”
据了解,2011年北京友谊医院药品收入为1.2亿元,取消药品加成,废除“以药养医”后,医院将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具体如何填补这个缺口,目前仍是“雾里看花”。
记者与北京友谊医院一位医生聊起待遇问题,该医生显得无可奈何。她认为,在医生这个行业里,“高风险、高投入”换来的并不是与之对等的收入,“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月收入3000元左右,这在北京可不算高。”
当记者谈起即将实行的医药分开时,她也认为医药收入被砍掉之后,医院“能指望的就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据统计,目前,国家财政投入占各医院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不足10%。财政拨款与医院提供公共医疗服务所需的资金之间,相差悬殊。
北京市医改办表示,此次试点改革,医药分开不只是简单取消15%的药品加成,它是财政、医保、价格等部门通过政策联动、多措并举实现的。
清华大学医疗管理中心专聘主任周生来认为,取消以药养医,还应该设计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医院经济运行机制。
试点改革即将实行,细则“仍在调研”
在北京友谊医院,许多医生、护士都知道下个月将试点改革,但是对改革的细则却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北京市医改办在5月份方案公布时曾称,友谊医院试点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医保系统的改造调试,市民按照新的收费标准看病还需要一段时间。
时间过去一个月,距试点改革实行仅剩几天时间,“系统的改造调试”仍未结束,医院宣传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只知道有关部门目前正在加紧调研,但还没有接到试点改革的细则通知。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虽然对此次改革的细则知之甚少,但又都对改革满含期待和关注。一位前来挂号的老年患者听到导医说起下个月只需花2元就能不用挂号看病,且药品价格会降低15%时,满心欢喜地向导医问起具体如何操作。
医生则对改革之后财政支持的力度充满期待。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医生认为,财政对医院的支持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医改能否见效,“很多医疗问题,都是医院为自谋生路,提供与能力不适应的公共服务造成的”。
医药分开还有多少功课要做?
发布日期:2012-06-23 | 浏览次数:87429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