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曝光了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给中药饮片染色达到增重目的。目前已对12家相关企业进行调查。通报称,在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和主要集散地安徽,药监部门查获一批违法生产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其中,8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6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并对其中12家企业立案调查。
一些中药企业,通过中药染色增重,以追逐利润,再一次将药企推向道德沦陷“前赴后继”的舆论漩涡。
报道中说,一些中药企业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并在药材中掺假。国家药监局介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生产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的源头,通过染色增重、掺假的中药饮片,会对后续的中药生产、临床配方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系统性安全风险,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
众所周知中,今年4月,刚刚发生一些药企用皮革下脚料制成的“问题胶囊”。日前,媒体又曝光,健康元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抗生素的中间体7-ACA,这批产品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现在,又发生了中药染色事件。我们要追问的是,药企道德沦陷为何会“前赴后继”?
无疑,就像中药染色一样,我们看到一些药企的良心已经全面“褪色”,变成了“黑心药企”。没有药企“良心褪色”,就不会有中药染色,不会有“问题胶囊”,也不会出现1.45亿元地沟油制成的药品流向医药市场。而药企“良心褪色”的根本原因是,将“救命”这一药企的宗旨,改成了“获利”,以至为了“获利”而不惜“害命”。
在一些药企道德沦陷“前赴后继”的语境下,指望这些药企良心发现,改邪归正,几乎是不可能的。惟有将制假造假的药企,坚决绳之以法,该停产的让其停产,该关闭的坚决关闭,该坐牢就让其坐牢,谁还敢铤而走险!药企生产事关人命,倘若法律在违法药企面前疲软,就是对人民生命的极端不负责任,也会无形中助推药企“良心褪色”。
为了杜绝违法药企的造假药品流向市场,药企监管部门必须监管靠前、检测靠前。倘若等到媒体曝光,等到公众举报,药企监管部门才对违法药企查处,显然是一种失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