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时刻左右着头孢类药物市场的走向。(CFP/图)
“8月份一直处于供货紧张状态,各主要产品截至目前库存已不足正常月均销量的一半。”这是一份关于0.75克规格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缺货的报告,由华北制药旗下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业务部门呈递给公司总经理魏青杰,希望其予以协调。报告的产品还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和头孢拉定等。
华民药业是华药集团在2010年投入20亿元成立的头孢产品链式公司。一个巨额投资新成立的头孢生产企业的运营状态,折射出当前头孢市场和产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的变化:
一是持续1年多的限抗政策下,市场需求超跌后的自然回归致使销量较前期有所回升;二是国内大量头孢制剂企业的GMP改造,使得产品供应厂家减少,委托加工业务兴起;三是基药头孢品种开始有上量趋势,基药类头孢大部分纳入各地分级管理目录的“非限制级”,未来有望为其带来支撑性增长。
华民成长的背后
华民公司正式运营的2011年正是国家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推进之年,全国医院掀起限抗高潮,这一年,华民公司销售收入18亿元;但2012年华民公司市场拓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有大幅增长。
华民开工率高来源于自身产品销售的增长和委托加工业务的承接,这两个原因得益于市场的两个变化:
一是大量企业进行新版GMP改造和认证工作,导致不同制剂和原料产品的市场供应有所萎缩。尤其是无菌制剂要求在2013年底必须完成新版GMP认证,按照一年周期计算,目前已经进入新厂房设计改建的最后时间窗口。比如头孢呋辛钠粉针剂,据悉,目前全国80多家拥有批文的厂家,仅有不到20家左右的企业在生产供应,其余很多企业正在进行GMP改造。
二是抗菌药物限用政策在实施1年左右后,用药抑制压力逐渐得到释放,同时各地医院内部抗菌药物管理细则出台,政策明朗化,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习惯在逐渐改变之后,出现自然回调的现象。
数据显示,年初限抗政策已有见底回调的苗头。2011年二季度开始,22个样本城市医院抗菌药物季度用药金额同比增长率均为负数,今年一季度出现反转,同比增幅为11.42%。
头孢菌素作为抗菌药市场最重要的品类,是带动抗菌药物市场整体回升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基层补贴力度的加大、药品招标思路有所改变等对头孢产品用量和价格的影响也使得其总销售金额有所上扬。
但魏青杰预计目前这一波抗菌药物市场的微增仅为暂时现象,增长速度可能会逐渐放慢,因为一方面,限用政策的强度国家未来不会松动,另一方面,抗菌药物受药物特性和中国老龄化、医保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使用量也不会大幅下降,未来能否持续微增,尚不好说。
见底反弹?
“头孢市场的终端需求会持续受到政策影响,低端抗生素市场价格会逐渐回升,高端市场的价格底部远远没有到来,总体仍会供大于求,但存在结构性机会。”对于未来头孢市场的走势,魏青杰如是分析。
结构性机会的言下之意是,过去高价的头孢替安、米诺和培南等单品市场销量大的品种未来可能会回归理性,而非限制级头孢品种未来可能会增长。上述分析源于两个基础判断:
一是源自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魏青杰介绍,华民公司市场增长最快、销售金额最大的品种主要是基药类头孢品种,如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等。
基药制度作为国家保障人民基本用药的根本,未来的推进力度只会逐渐加大。尽管当前存在招标价格低、医院补贴不足导致上量难等困难,但是基药制度的实施终归会合理化。
“华民公司拥有7-ACA及7-ADCA两大生产头孢菌素类制剂的母核,在行业内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魏青杰透露。
二是限抗政策的实施。过去1年的限抗政策实施已经将抗菌药物从用药金额第一的交椅上打下来,属于特殊级和限制级品种的增长受到了大幅限制,这直接造成整体抗菌药物季度增幅出现负数。
在未来国家限抗政策不放松的背景下,特殊和限制使用级的品种在价格和销量上仍会受到抑制。
但是基药类的非限制级产品却有望迎来结构性机会,原因在于目前已经下发的各地限抗目录。
据统计,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头孢产品在目前公布的所有省份中,均被列为非限制使用级产品;一代头孢除了头孢噻吩为特殊使用级,其他品种基本为非限制和限制级,四代头孢几乎全部划分为特殊使用级。
“我们的产品处于非限制和限制级居多,现在也在跟进各地的目录进行调整,以后高品质优品牌的抗菌药物仍然具有市场空间。”魏青杰说,华民公司要进一步发挥华北制药的品牌效应,以完整的产业链条、新版GMP的管理体系形成的整体优势先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再谋求利润的增长,支撑整个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