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需主动出击 远离谗言

发布日期:2012-11-14  |  浏览次数:90816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真实案例:

李飞是M药店的资深店员,他工作卖力,踏实,业绩一流,但却受到了新来的M店长的冷遇。原来,这位M店长是位眼里不揉沙子的领导,耳朵根子软,听不得下属说什么。李飞觉得M店长初来乍到,自己也不能和他走得过近,以免被同事们误解为“巴结领导”。然而没过多久,M店长就找李飞谈话:“我听其他同事说你之前工作是非常积极的,为什么我一来你就变得这么消极呢?”一句话问得李飞哑口无言。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和自己曾经有过小矛盾的同事在新来的上司面前进了“谗言”,造成了新店长对自己的“误会”。李飞该怎样与上司沟通这件事呢?

职场如江湖。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行走职场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职场随时都会风起云涌。如果你遇上一位喜欢听信“谗言”的上司,再加上一个喜欢进“谗”的同事,那么你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上司很可能因为偏听偏信,而对你产生片面的认识,甚至将你归类于“重点监控”的对象,直接影响你的职业前景。

有的上司天生是一个“软耳朵根”的主儿,他们大都非常正直,但因为缺乏主见,往往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下属“利用”,三五句“迷魂汤”一灌,就把“谗言”当了“忠言”,做出错误的决定或判断。

谗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小报告”,谗言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的上司是一个爱听信谗言的人。如果上司不分是非曲直,偏听偏信,谗言就成了一件致命的武器。当你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流言蜚语之中的时候,切不可“忍气吞声”,幻想一切都会过去,而是要果断地采取反制措施,让自己脱离“险境”。

问清缘由,开诚布公

不管上司是否因为听信了别人的话而对你持有偏见,当你发现上司开始在会议上不点名、暗示性地批评你,甚至故意制造工作中的矛盾为难你、制裁你时,就应当有勇气主动找上司谈心,问清缘由,说明真实情况。凡事如果拿到台面上,公开地、坦率地说清楚,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回避的态度、忍气吞声的做法,只会使真相笼罩在一层迷雾中,加深上级对你的误解,加大双方的隔阂。应当敢于正视面临的困境,努力想办法摆脱被动局面。

主动出击,扼于萌芽

如果确切无疑地知道了谁在背后进谗,你可以在上司没找你之前先找到他,把一切实情坦然相告,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另外,为了制止进谗者继续造谣生事,应当再凛然正色地找到这位当事人,以暗示的口气给其以必要的警告。但不要完全说明,因为他是不会承认的。这类人往往心虚,你一找他,他就明白了。他们都惯于背后捣鬼,所以也不愿公开撕破脸皮,不愿发生使双方都难堪的正面冲突。

帮助上司,远离谗言

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耳朵根软的人,那么你难以每次都在谗言的包裹下全身而退。重要的是你要想办法帮助上司远离谗言。实现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以身作则,不搞小圈子,不拉帮结派。要让上司看到,你是一个专心于工作的店员,而不是每天纠缠于“打小报告”的事情上。第二条,和上司保持安全距离。既不能太疏远,天天闷着头做工作,不知道向店长汇报,这样难免会给别人可乘之机;但也不能太亲密,有事没事都找店长汇报工作的做法也是不妥的,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中间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