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年一度的行业排名,工信部的排名已经超出了排名本身的意义范畴。由于排名先后事关各地药品招标中的评分高低,工信部排名正在价值倍增,成为药企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业内人士直言,工信部医药工业排名不仅被业内企业热捧,国内几个统计单位都在争抢这一肥肉。
以基本药物为例,该类招标的细则就十分看重这一排名。据报道,安徽、浙江等多个省份在招标中就曾组织相关评审专家对生产企业的“百强排名”等项目实行加分认定。 广东省医药服务平台此前发布的通知,企业排名也将作为基本药物药品招标评分的依据之一。
受这一利益驱动,各药企削尖脑袋 竞逐工信部排行榜。 @ 二线牛牛 则认为 医药行业未来潜力巨大,行业巨变也正在发生,投资医药看清行业企业大势,看懂哪些药企将会在未来跑出来,这种定性的宏观大视野无论如何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目前的排名。
因为哪怕你 EPS算的再好,没有宏观逻辑和预判,是无法分享这个历史机会的。极易落个缘木求鱼、刻舟求剑或者南辕北辙的结果。
他对比了以上两个榜单表示,营收巨头中的华北、哈药、石药、东北、太极等老国企空有营收和规模,没有利润,没有激励和体制优势,如何在这个资本、技术、人才密集的行业竞争?实在是看不出来他们的未来在哪里,这些老国企归宿大概率就是四川制药,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国 “二抗 ”,没落到退市边缘,最后被借壳的 600779。
相反以威高、扬子江、恒瑞、豪森、齐鲁、正大天晴等为代表的研发、营销优势企业短短时间就跑到了行业前沿,看他们的战略和布局,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领跑。
新和成、浙江医药、科伦等现在盈利亮眼,但如果转型慢或者不顺,这个榜单能呆多久也会是个问题。
榜单里面大而不强型的还有许多,相信他们不代表中国制药的未来。甚至还有专注皮鞋 30年的高居利润第 3和营收第 6,这就是我们的现状,不知道是谁的悲哀,但我也相信这些也不是未来。
行业在巨变,企业也在巨变,现在的优势企业未必是未来的优势企业,请投资者思考一下,哪些企业会是将来的 Top20,特别是在榜单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名会不断前移,成为未来王者的优势标的。如果是第 100名,或者 100名开外跑到前 20的标的,同其一道成长,你的资产会翻 N多番。
当然,按目前集中度会快速提升的大环境,太小的 5年后还在不在还真难说。在 50-100名里面挑选比较靠谱。
有投资者力挺科伦药业
雪球用户 @ 皎皎云间月 表示,他比较看好科伦药业( 002422.SZ),科伦药业 2012年 2亿研发费,占收入的 5.35%,上市药企里面仅次于恒瑞(上药这样的综合体不算),已经是连续数年提取收入的 5%以上用于研发。
随着新疆抗生素中间体的建成, 2015年收入将过百亿,研发费将达到 5亿以上,去年原齐鲁研发领军人物王晶翼加盟,科伦的新药研发将如虎添翼,在输液和抗生素以外,会有更多仿制药和新药诞生。
现在国内药企能拿出来 2亿研发费的凤毛麟角,未来能拿出来 5亿的也没几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想要占领新药研发的制高点是不可能的。
目前辉瑞的年研发费 90亿美元,葛兰素史克是 60亿美元,分别是科伦去年的三百和两百倍,国内药企和这些欧美巨头比起来微不足道,未来国内医药的大环境也难有大的改善,科伦的道路充满艰辛,但是科伦有一支百折不挠的铁血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