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管局选拔医院高管 7人来自公医改革试点医院

发布日期:2013-04-04  |  浏览次数:86967  转载来源:编辑部整理

4月3日,北京市市属三甲医院的15位新任领导干部集体亮相。根据北京市医管局的考核内容,最终入围者均需在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水平和能力的突出者。

北京市医管局副局长毛羽介绍,这15名新选拔的干部都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4人;平均年龄为45.7岁,最小的33岁。

现年33岁的是新任北京市同仁医院党委副书记段金宁,此前在同仁医院担任院办主任、团委书记。值得注意的是,段金宁也是仅有的具备医学管理专业背景的新任干部。

此次北京市属医院领导干部的选拔面向北京地区卫生系统的正式在编人员。不过,由于是选拔院长、副院长等职位,北京市医管局要求报名人员已担任正处、副处或科级管理职务。据记者了解,有137人通过资格初审参加角逐。

“最初市医院管理局拿出12个岗位。”但最终入围的有15人,毛羽表示,“根据市属医院岗位需求,对考察中表现同样优秀的另外3名同志一并统筹调剂使用。”

为此,在原有12个岗位的基础上,新岗位增加了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副书记,分别是王振常、王建东和段金宁。

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之前曾表示,启动竞争性选拔主要是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关要求的落实,并为推动北京市属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在考核中,医改成为主题。“无论笔试还是面试,都围绕医院管理和深化医改科学命题,有关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内容占有相当比例。”毛羽说。而从最终入围者的背景来看,改革试点医院具有很大优势:7人来自试点医院。

尽管是首次亮相,但15位新任的公立医院“高管”们已经开展工作近两个月。几位院长、副院长代表在发言中均表示将对新的岗位加强学习、尽快熟悉,完成从医学专家到医院管理者的角色转型,但对医改理念和管理思路却言辞不多。

下一步,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将进一步扩大,此番更换院长的妇产医院、口腔医院等也有可能作为下一步改革的试点。妇产医院院长严松彪告诉记者,有关改革的一些基础性准备工作已经开展。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开展医药分开试点的医院而言,眼下急需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推进药品和耗材采购、配送制度改革。

对于这些新上任的公立医院高管,他们写在考卷上的理念,即将在下一步改革中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