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报的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抽验结果显示,检查共抽检产品1417批次,其中符合标准规定的1373批次,总合格率为96.9%。在不符合标准规定的44批次中,共涉及31家企业。医疗器械“五整治”行动截至6月30日,各地共立案查处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296件,移送公安机关40件,捣毁黑窝点138个,涉案金额4.5亿元。医疗器械作为一个特殊产业,其发展现状如何,我们做一个简单分析。
市场潜力大自主研发弱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20年时间里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到去年已经突破1800亿元,被誉为“朝阳产业”,另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对市场无疑又是一支强心剂。总之目前,我国医疗器械正处于吸收创新阶段,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的问题依旧突出。
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
正因为医疗器械需求量大、利润可观,操作过程中还亟待进一步规范,包括医疗机构在采购中没有完善的制度,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在高回扣的推动下进入医疗机构,从而使用在患者深受,既增加了医疗成本又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
监管需要继续完善加强
此次“五整治”专项行动就是一次监管部门重拳出击的体现,虽然总合格率较高,但是作为特殊商品医疗器械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对于生产不合格产品的31家企业不仅仅是约谈和处罚的问题,建议对流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召回销毁。